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网点选址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金融企业的各个办事机构的区位选择过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科学的金融网点选址决策以及动态的网点管理显得尤其重要。面对新的要求,传统的选址决策方法暴露出其固有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抽象的数学模型往往容易脱离实际;难以全面考虑复杂、抽象的选址要素;不便有效组织多源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为决策人员提供直观、交互的分析工具等方面。 随着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融合了GIS技术和建模技术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引入到金融网点选址决策领域,传统选址方法所面临的难题有了迎刃而解的思路。然而,目前有关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研究及其成果尚远未成熟,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研究工作针对的是特定的应用模型和特定的分析问题,而很少从金融网点本身的特点出发,系统、全面地探索选址的全过程及其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过程和方法。在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建立过程中如何确定选址影响因素、系统数据建库应选择和组织哪些相关数据、系统需要建立哪些具体的分析模型、如何将选址决策内容和过程与GIS功能、选址模型有机融合。这些问题尚未得到系统、完整地研究和解决,直接影响着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推广。 本文从选址决策涉及的关键问题和实际需要出发,系统地探讨金融网点选址的一般过程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及其建立金融网点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思路和方法。全文分为五部分,每部分的研究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本部分首先对选址相关理论基础——区位论、金融地理相关理论进行了讨论,并指出采用GIS和SDSS技术探索设施选址决策问题逐渐成为有关学者的研究热点;进而讨论了GIS和SDSS的有关概念、发展情况和相互关系在归纳传统的选址方法,总结GIS在设施选址决策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第二部分,金融网点选址的一般决策过程。本部分从开始论述金融网点选址的一般步骤,然后分析影响金融网点选址的内在机制与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从地理位置、人口、企业、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环境、城市规划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各自对金融网点选址的影响。最后在探讨在金融网点选址过程中的区位评价概念及其有关模型,诸如对比分析法、分级评分法、神经网络分析法以及针对金融网点选址过程的“需求能力”与“服务能力”指标的分析,还有考虑相关因素的空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效果和效率指标的分析模型。 第三部分,GIS在金融网点选址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本部分探讨金融网点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建库问题,在此过程中提出金融网点选址的基础数据体系:城市地理数据、城市统计数据、市场调查研究数据、城市规划数据,便于快速有效地组织选址相关数据。围绕这几类基础数据,讨论了有关数据的概念、现状、主要内容、获取渠道和维护手段等内容。 还提出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下采用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相结合的数据模型,对金融网点选址相关数据进行组织和建库。系统数据库的建立主要针对数据本身的特性进行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如人口按行政区划来组织、道路属性按线状要素来描述等。本部分还着重讨论和提出了相关数据的编码方法。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并根据金融网点选址决策分析的要求,从确定主题、选取数据、考虑历史数据处理、讨论数据分析等几个方面讨论了选址数据仓库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要点。 最后讨论了基于GIS的金融网点的决策分析,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来进行探讨,并在宏观分析中谈到专题图分析和叠置分析,在中观分析中讨论到常用的范围分析方法,诸如依据行政区划分析、半径分析、路径分析等。还提到目前常用的梯森多边形模型。 第四部分,金融网点选址的实例研究,以广州市农业银行的布局调整研究为例。本部分结合银行网点布局调整项目进行金融网点选址研究及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的实例研究,首先分析了广州市农业银行网点分布现状、以及网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银行网点布局调整的目标和总体要求;然后以本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提出具体设计思路。 本部分采用特尔菲法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进行检核的方法来考察银行网点选址的影响因素的内容,通过多轮专家征询,获得了一组具体的银行网点选址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权重。然后,以此因素集为参考,广泛收集相关数据,并建立相应的选址决策数据库和选址数据仓库。 本部分还重点讨论了采用分级评分法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银行网点选址区位评价的实例研究过程,详细阐述了两种方法的实现步骤和具体要点。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以及两者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若干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银行网点选址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构架以及部分功能的实现情况。并提出了广州市农业银行的布局调整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