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加速,城市聚落规模增加,对聚落的空间模式与生态过程的关系研究成为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道路是聚落间连通的人流、物流通道,随着聚落规模的增加,聚落间的道路规模也将迅速增加。在不同生态系统中,道路与聚落形成多样的景观格局,作为两类重要的景观要素,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道路交通与城镇聚落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城市聚落间存在的依附关系产生了连通需求,从而引起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其次,道路交通的改善促进了城镇网络的发育,对聚落空间布局具有引导作用,并通过反馈使空间形态得到完善。城市聚落空间扩展具有廊道效应,道路交通建设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结构来改变聚落的空间格局及空间扩展方向。准确揭示道路与聚落这两类景观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影响机制,有利于合理规划道路系统、科学调控城乡发展规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推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景观格局问题的研究是否科学合理取决于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尺度。本文所研究的两个景观要素中,道路系统属贯穿性线状要素,往往穿越整个景观或跨越多个景观区位,其变化更多与大的景观尺度上的总体趋势一致;而聚落是斑块性要素,其动态更易受小尺度区位条件的影响。鉴于两要素尺度特征的差异性,研究道路与聚落的关系时,有必要考虑其各自的尺度依赖性,选择不同的观测尺度,并比较多种尺度组合下道路与聚落的关联强度,以确定对二者关系研究时合适的尺度组合。江苏省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近年来江苏省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末城市化率达63%,远高于全国平均值。城市化所带来的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是显著的,主要表现为各种城镇建设用地和聚落规模的增长。江苏省作为长三角的三个核心省份之一,其聚落动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江苏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高速公路总里程目前居全国前列。本文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对于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其他省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江苏省2000年1:万地形图数据为基础,应用邻域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5个县(或县级市)的各等级公路及等外公路在内的所有道路与聚落在5km、10km、15km及20km四个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及若干尺度组合下二者的关联强度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在合适的尺度组合下研究路网密度与聚落占地率的相关关系,以期在较合适的尺度下较为准确地揭示聚落及道路系统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道路与聚落是两类性质不同的景观要素类型,且彼此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同一个道路-聚落等级类型,聚落及道路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均随着观测尺度的增大而降低;相同尺度下,区域整体聚落密度较大的地区,聚落空间分布的异质性较低,但聚落整体密度进一步增加,其空间分布异质性反而会有所增加,而道路空间分布的异质性随着区域整体路网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同一个观测尺度上,道路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均低于聚落,且前者异质性水平随观测尺度的增大而降低的程度显著低于后者,表明道路与聚落是异质性水平不同、尺度依赖性特征不同的景观要素类型。路网密度及聚落占地率在不同观测尺度组合下的关联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当聚落的观测尺度一定时,二者的关联程度随道路观测尺度的增大而增强;当道路的观测尺度一定时,二者的关联程度随聚落占地率观测尺度的增大而减弱。对道路及聚落的关系进行研究时,易对道路选择较大的观测尺度,对聚落选择较小的观测尺度,本文研究中二者合适的观测尺度分别是20km和5km。由于不同景观要素类型往往具有不同的尺度依赖特征,有必要选择合适的尺度组合研究景观要素间的相关关系。在最合适的观测尺度组合下对路网密度及聚落占地率的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各县区处在不同的道路-聚落等级类型,道路及聚落整体规模存在显著的差异,但路网密度随聚落占地率的增加而上升的模式极为相似,即路网密度均随聚落占地率的增加呈阶梯式上升。道路系统的建设具有前瞻性及阶段性,因此,其随聚落系统增长而变化的曲线具有不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