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全球老年糖脂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逐渐升高,给各国均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但目前老年糖脂代谢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亟需寻找预防和治疗老年糖脂紊乱的方法。国内外及本课题组已开展大量有关糖脂代谢的研究,但尚未见老年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报道。田黄方是团队带头人郭姣教授自主创制方药,已获发明专利授权,前期研究显示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肝-肠轴是调节糖脂代谢的关键环节,以此为切入点,研究老年糖脂代谢紊乱的特点及田黄方的干预效果及机制,为阐明老年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特征及开发有效防治药物奠定基础。目的:本文以肝-肠轴为切入点,首先研究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鼠的糖、脂代谢、胆汁酸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另一方面研究小鼠衰老状态下,高糖高脂饮食对其的影响,以及田黄方的药效及作用机制。并与既往以青年小鼠糖脂代谢紊乱模型相比较,探讨老年状态下的高糖高脂模型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通过饲养C57/BL 6J雄性小鼠建立自然衰老模型,在小鼠12月龄时开始给予其中两组小鼠高糖高脂饮食建立18月龄高糖高脂模型组。基于此小鼠分组如下:4月龄空白组(Y)、12月龄空白组(M)、18月龄空白组(O)、18月龄高糖高脂模型组(H)、18月龄高糖高脂-田黄方给药组(TH),给药周期为6周;2.称量小鼠体重、肝脏、脾脏等组织的重量,肝脏和小肠组织电镜、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3.采用试剂盒检测空腹血脂、血糖、胰岛素、糖耐量和肝功能;4.衰老指标的检测:肝脏β-半乳糖苷酶的染色和衰老基因p16、p21的蛋白表达;5.收集小鼠回肠内容物、肝脏组织和血浆,采用靶向代谢组学检测胆汁酸的含量;6.收集小鼠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和差异菌群;7.Western blot检测FX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FXR、SHP、CYP7A1等的蛋白表达、胆汁酸转运受体蛋白BSEP、ASBT、MRP2的表达和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Occlaudin的表达。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TC、LDL-C均呈现显著增长,肝功能异常,肝和肠组织逐渐呈现出结构受损;肝脏、回肠和血浆中的游离胆汁酸含量逐渐增加,结合型胆汁酸含量减少。2.高糖高脂饮食进一步引起衰老小鼠TC、LDL-C、Glu的上升,肝脏和肠组织结构受损加重;胆汁酸和肠道菌群结构失调,致病菌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等的含量显著增加,有益菌Verrucomicrobiales、Lactobacillales等的含量显著下降。3.与高糖高脂模型组相比,田黄方具有降低血清TC、LDL-C作用,改善肝脏和肠组织结构形态;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减少产生BSH的菌群含量,升高结合胆汁酸GCA、Tβ-MCA、GCDCA等的含量。4.田黄方降低TC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减少BSH菌群,升高结合胆汁酸含量,从而抑制肝脏FXR-FGF15信号通路和小肠FXR-SHP信号通路,进而导致CYP7A1激活,增加胆汁酸合成;同时上调胆汁酸转运体蛋白BSEP、MRP2、ASBT,增加胆汁酸的转运;上调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5和ZO-1的表达,增强肠屏障的完整性有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鼠TC、LDL-C含量升高,胆汁酸水平和肠道菌群结构改变;高糖高脂饮食导致TC、LDL-C、Glu进一步升高,胆汁酸水平变化和肠道菌群结构进一步恶化,田黄方具有降低胆固醇,调整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的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等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产生BSH的菌群,使体内游离胆汁酸减少,结合型胆汁酸增加,抑制FXR-FGF15/SHP信号通路,进而引起CYP7A1激活,促进胆固醇合成胆汁酸,减少胆固醇;上调胆汁酸转运蛋白促进胆汁酸肠肝循环;上调肠道紧密连接蛋白改善肠粘膜屏障,使肠道恢复正常消化吸收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