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了研究中国东北部黑龙江地区的远东鼩鼱(Sorex isodon)(n=49)、细鼩鼱(Sorex gracillimus)(n=18)和大麝鼩(Crocidura lasiura)(n=5)三个物种的形态结构与其动物食性和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关系。采用解剖学法、几何形态学测量法以及扫描电镜技术来检测鼩鼱属和麝鼩属间的头骨、消化道以及针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基本形态学研究上,测量这三个物种的头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长、体重5个基本形态学指标,发现大麝鼩尾长不足头体长之半(本研究为49%),而细鼩鼱和远东鼩鼱的尾长明显长于头体长之半(本研究为75%和80%)。在头骨形态学研究上,头骨的16个形态学指标在其不同种属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颅全长、上颌宽、颅宽、颅基长、基长、上齿列长、下颌长(不含第一门齿)、下颌齿列长(不含第一门齿)、颅高、冠状突至下颌关节距、腭前部宽及腭后部宽等12个形态指标的变量在不同种属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然而,眶间距、上颌板最窄处宽度、下颌长(含第一门齿)、下颌列齿长(含第一门齿)等4个变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三个物种的头骨形态在种属间的差异主要来自颅宽、基长、下颌列齿长(不含第一门齿)变量的影响。远东鼩鼱和细鼩鼱头骨的前两个主成分分析,头骨背面分析,特征值占总体变量70.35%和45.70%;头骨侧面分析,特征值占总体变量55.41%和59.33%;头骨腹面分析,特征值占总体变量62.75%和56.33%;下颌侧面分析,特征值占总体变量56.55%和61.08%。在消化道形态学研究上,对远东鼩鼱、细鼩鼱和大麝鼩的胃、小肠、大肠、消化道总长及消化道总重5个消化道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这三个物种间除胃长(F=3.476,P>0.05)和大肠重无显著差异(F=1.642,P>0.05),胃重(F=4.627,P<0.05)、小肠长(F=9.862,P<0.01)、大肠长(F=4.784,P<0.05)和小肠重(F=6.471,P<0.05)均差异显著,并且这三个物种的消化道长度(F=2.636,P<0.01)的属间差异大于消化道重量(F=4.872,P<0.05)。在尾部针毛的形态学研究上,对远东鼩鼱、细鼩鼱和大麝鼩的针毛的超微结构观察,鳞片的类型主要为近根部瓣状型,其中远东鼩鼱的近根部为长瓣型,细鼩鼱和大麝鼩均为宽瓣型,主体部均为杂波型,近稍部均为冠状型。并且利用MB-Ruler软件测量这三个物种毛鳞片的近根部、主体部、近稍部3部分高度和密度,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三个物种鳞片高度均差异极显著(P<0.01),大麝鼩的鳞片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远东鼩鼱和细鼩鼱的鳞片密度均差异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