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现的彝文命理文献《密书匿》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学本体研究为框架,实践民族古籍的整理、校勘方法,综合民族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将统计、列表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文献分析,以层层推进的方式揭示本文研究对象的性质,分析版本特色,探索文献形成的源流,紧密围绕文献学本体研究的旨趣,探讨文献学研究成果对相关学科的价值。《密书匿》为本文首次全文刊发,首次全文整理译注。文献实物为册页装,抄本,共20纸,除前后空白页共37页,保存完整。《密书匿》由本文以音译方式定名,意为预测命运之书,全书9456字,共分三章,分别是《生年预测书》、《生时预测书》、《生时分三段互合预测书》,现由武定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收藏,藏书号28。除因破损、水渍导致23个字模糊,全书字迹清晰,行文规范,文献研究价值巨大。命理预测,就知识论来讲,是人类知识中一门特殊的“学问”,因其无法提供证伪的路径和方法,也就必然不能被现代科学接受;然而命理预测就学术史来讲,却的确是一种求知的实践活动,遗存下来大量的文献材料,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理应成为文献学的研究对象。目前,对彝文命理文献进行搜集、编译的成果不少,但以文献学方法对此类特殊文献进行研究的尚不多见。本文第一章说明《密书匿》的发现过程、文献概况,说明本文对《密书匿》译注所采用的方法,以本校法、理校法对原书进行校勘,归纳说明其用字法,以本文的翻译实践对少数民族文献翻译的方法进行探讨。由于彝文命理文献结构固定、事理清晰,文句重复出现的频率较高,能提供确凿的校勘依据,便于实践古籍校勘的本校法和理校法,校勘结论经得起检验。目前对少数民族文献的翻译均是译作口语化的现代白话文,对于现代的汉文读者来讲,这当然是极其便利的,但这也会让读者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不恰当的比较,仿佛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就是通俗文学。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当然包含着通俗文学,但同时也有大量文献是意蕴艰深、文情雅致的典籍,应当加以区分。对彝文与汉文之间存在对译困难的个别字词,本文通过梳理字义形成的历史脉络予以解决;其中特别指出了彝族社会一夫一妻制度下的特例情形,原书中多次提及“纳妾”的情形,突破了一夫一妻制度。这一发现可以为相关学科提供文史证据材料。本文第二章以四行译注的形式对《密书匿》全文译注,基本保留原书章节框架,只对《生时分三段互合预测书》作合并改动,原书各出生时辰分前、中、后三段进行预测,三段各自独立划分成一节,各节的文字较少,本文译注时将三节合并为一节。原书各小节无标题,本文译注时摘取各节首句作为标题。为便于电子检索定位,本文以“页码.列号”的格式对原书进行编序,在本文第二章全文译注中,编序标注在对应原文当列首字的上方;在本文的讨论中,这一编序将加引号提示,不再使用“第几页第几列”这样的描述。这一编序的方式除了能达到行文简洁、实用的效果,由于它以文献实物为标准,可以建立起来一个客观和开放的讨论框架,不受对句读的个人理解造成编序差异的影响,便于其他研究者对本文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进行检验,展开进一步讨论。本文第三章前三节为文献学研究方法创新的实践。将统计、列表的方法引入文献学研究远非本文首创,此方法即一战后出现的文献计量学。实际上这一门学科并非文献学分支,而主要是计量学的研究,产生的成果形式是数量化的信息、情报分析。本文与前人不同之处在于将统计、列表方法应用于发现、阐明研究对象的性质,确定其作为可靠文献材料的说明效力,探索文献源流。本文通过列表分析,揭示《密书匿》的文献性质。第一节中将同属相不同出生时间的判词作列表分析,对原书貌似叙述混乱的出生时间予以解释,确定原书性质为至少两种以上彝文命理文献采编、集萃产生,肯定了原书作为可信材料的文献价值。第二节对原书所述星辰庇佑情形作列表分析,与《爨文丛刻》中类似文献进行比较,描述了原书版本方面的区别性特征,实践本文所用列表分析法在文献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应用。第三节对命理预测中冲克发生的年岁和寿终年岁作列表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密书匿》的文献特征,确定其作为从保存文化的立场出发进行编纂的性质。本文第三章第四节探讨文献学研究如何为其他学科提供可信的文史证据。此节以不同出生时间可能发生的离婚情形作列表分析,从判词出现的频率、形式和词句之间的关联着手,透析古代彝族社会心理,为民族学、人类学对彝族社会的婚姻制度研究提供可信的文史证据材料。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是为了增进我们对文献研究对象的理解,进而增进对文献学理论的理解;借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是为了丰富文献学本体研究的手段。理论创新对于理论体系尚未齐备的学科是极其必要的,对于理论体系已经完备的学科则应当谨慎,不能为创新而剑走偏锋,创新应当更多地着眼于研究方法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