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大厦的轰然倒塌直接引发了世界政治格局大动荡。建立在苏联废墟上的中亚国家,成为被世界各国承认的最新一批独立的主权国家,与之相伴随的是,其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也发生了巨变。 本文选取我国西部周边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中亚五国为研究对象,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框架,结合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与民族学等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立足于中亚国家现实,对其政治发展进程进行客观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其政治发展的主导性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准确把握这些主导性因素与中亚国家政治发展的互动关系。 中亚五国国家建设和政治发展进程的时间起点和历史基础具有一致性(原苏联的一部分),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相似性(相对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独立建国与国家制度根本性变革),建设目标(世俗化、现代化民族国家)也具有一致性。但随着中亚国家政治发展进程的持续推进,其差异性在逐步增多。 鉴于中亚政治发展问题的庞杂性,本文尝试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和理论开展跨学科研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有别与既往的研究,摒弃学术界一贯使用的政治转型理论和视角,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的广阔视野去看待分析中亚国家政治发展问题。 本文由引言和六章内容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重点分析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的理论内核与其理论优越性,即一是,准确地揭示了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二是,强调政治发展过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这为全文论述的展开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点。同时,本章批判性地分析了西方政治发展观内涵及其存在的局限性—研究对象仅仅定位于第三世界国家;将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视为他国效仿的模板。 第二章主要回顾了中亚国家政治发展的独特历程。中亚国家的独立是苏联解体的直接产物,因此将此作为研究中亚国家政治发展历程的逻辑起点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看法。基于此,本章先是概述了中亚国家在独立前整个地区的政治生态,而后从中亚国家的视角梳理了苏联解体的大致过程,接着又从中亚国家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面临民族国家构建与民主化道路探索双重任务叠加的转型国家的突出特点着手,考察了其确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民族国家构建的初始过程,并逐步延伸至当前。独立1/4世纪来,中亚国家政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各个国家沿着自身道路不断摸索前进,各国间的差异逐步增大,整个地区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从经济社会状况、部落主义、伊斯兰文化以及大国因素等影响中亚国家政治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出发,详细阐释了诸要素与政治发展之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