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机在《文赋》中提到“应感之会,通塞之际,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这种说法,可以看作是陆机对创作过程中灵感思维的精妙论述。“应感之会”意思即是,心与物感应之际,心与理通塞之际,思之开通之际,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可见,陆机提出这种说法,是灵感思维来临之际的真实描述,并且“应感之会”说是陆机在魏晋时代相对宽松的文化背景之下,所生发出来的一个关于创作中“灵感思维”的重要理论命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陆机《文赋》“应感之会”说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是论述“应感之会”即灵感思维理论生成,对先秦老庄、魏晋玄学背景下“道”和“虚无”等思想资源进行解读。“道”在老庄思想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本体论地位,因此,在讨论“应感之会”时,我们也会发现陆机的灵感理论是沿着老庄“道”的本体论开来的。到魏晋时期,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文人的创作特点开始从政治转向内心的描写,表现在创作理论的层面上,便是灵感思维即陆机所提出的“应感之会”的命题。第二章对“应感之会”的理论内涵做出解读,即灵感思维是心与物的统一,既是“索物以托情”的主观创作动机,也是“触物以起情”的客观生发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出了灵感思维的过程其实是从潜意识到显意识的一个发展过程,对灵感思维的描述更具有科学性。第三章将纵向地简要梳理与《文赋》“应感之会”相对应的几种灵感思维,如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到的“养气”、“情会”,晚唐“凝思”、“苦吟”等等,以此证明灵感思维并不是西方理论的专利,而在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灵感思维理论打下基础。第四章,在上述的基础上从科学和美学两方面探讨灵感思维的现代意义,具体介绍灵感思维并不是神秘莫测的,而是经过一系列的脑神经活动而形成的,并且最终得出结论,灵感思维只有用科学和美学尺度来衡量,才能成为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