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刑犯再社会化问题研究 ——以陕西省某监狱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报应行刑主义在当今社会已不适宜使用,监狱行刑社会化应运而生。监狱行刑社会化引入社会管理的理念,试图在监狱行刑的过程中将打击犯罪与保障罪犯人权相平衡,这在强化对重刑犯的改造教育,减少其重新走向犯罪的可能性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存在,使得重型犯再社会化还存在较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进重型犯的再社会化,对于社会稳定、个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重刑犯再社会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与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监狱行刑悖论的基础上,对监狱行刑的重刑犯、重刑犯再社会化内涵、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以陕西省某监狱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样本分析的方式,对500名重刑犯教育改造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狱内服刑改造以及回归社会后的社区矫正情况。从监狱行刑效果、重刑犯回归社会难度、社区矫正制度衔接、社会公众态度与支持等方面,总结归纳了重刑犯再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行刑执行以及劳动教育改造手段、个别教育与心理疏导、社区矫正与分流机制、政府的再就业指导政策等方面分析了重刑犯再社会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积极引导重刑犯主动接受回归社会教育、加大监狱对于服刑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社区矫正机制的应用及缓和公众对刑释人员的歧视、建立健全刑释人员再就业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完善重刑犯再社会化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重刑犯改造效果,有效保障重刑犯的人权、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减少再犯可能性。
其他文献
建筑垃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我国每年在建筑活动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大约有4000万吨,对这些大量的建筑垃圾进行规范管理和高效回收利用是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立法则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修订后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因此地方立法机关开始探索建筑垃圾管理的法治化道路。但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需要地
质量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反映,保障并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已成为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主要采用量化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对教育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现状、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展开研究,并提出改进教育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首先,基于对2014-2017年教育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抽查评估结果数据
中国网络文学已经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进入到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中。从最初的被质疑否定到逐渐被大众和学界接受,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引导扶持的文学样态,成为中国网络文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网络文学现实主义书写发展迅猛,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数量增多,夏烈将2018年称作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写作转向年”,但这些作品中存在一些披着“现实主义”外皮的炮制文本。21世纪20年代,网络文学在向现实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升级与发展,微信随之发展成为近乎垄断性的社交通讯软件,它的便捷性与易操作性使得它成为当今移动互联网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应用。由于其满足了当今手机使用者对网络空间交流的需求,在其推出之后便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到了今天,微信不仅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聊天类APP,与此同时相继开发的一些新功能也同样受到用户的喜爱,微信的使用使得用户传统的社交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微信的本质是信息之间的
《奇幻文学导论》是法国文论家托多罗夫的讨论19世纪西方奇幻文类的著作,此书在奇幻文学研究以及文类研究领域都具有突出贡献。本文选择以托多罗夫的奇幻文学理论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梳理了托多罗夫的文学类型理论和奇幻文学理论。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观点:第一,托多罗夫的奇幻文类研究在研究对象、观点和方法上继承了俄国形式主义文类理论,在理论主张和方法论上延续了其自身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体系,其《奇幻文学导论》既是奇幻文
在当今社会,生物医学迅速发展,应用的领域也愈加广阔。其中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取得一定的成效,比如在帮助治疗白血病和癌症方面进展顺利,但是该技术的运用也应具备法律和伦理的红线,即不能进行生殖系基因操作。本文即从基因编辑婴儿案出发,围绕该问题展开分析。在基因编辑婴儿案中,贺某某等人以基因编辑技术为手段,在现行医疗技术发展不成熟情况下,将人作为试验的载体和工具,制造出一对双胞胎婴儿。这种行为引起
化用修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由先秦引用发展而来,而后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笔下发展、壮大,大放异彩,呈现出了特殊的审美情调和审美效果。目前学界相关研究大多是从传统修辞学的语言视角出发,侧重于对现象的分类归纳和个案研究,缺乏对化用的全面考察。本文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化用修辞,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化用的历史考察。化用最初在先秦“引用”之风中孕育形成,其后随着汉魏晋辞赋文体的产生,化用
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每一次媒介技术的进步都改变了承载信息的形式,形成了一个新的媒介系统,打造了新的信息场景。印刷技术催生了报纸新闻,使得信息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从而形成了印刷场景;以无线电信号和卫星通信为主的技术则是带来了电视新闻,扩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形成了以电视为主导的电子媒介场景;到了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更是层出不穷,各种信息场景之间更是相互交叠,其中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沉浸式
服务期制度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开展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这种制度设计下,能够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其本质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资源置换,通过经济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互换,从而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这样的合作对于保持劳动关系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服务期立法略显粗疏,又缺乏相对应的适用规则,导致服务期制度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本文立足于现有研究成果,以服务期条款作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
不动产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执行标的相对而言价值较大,与当事人权益息息相关,案件总量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占比较大。案外人和申请执行人围绕不动产之上享有的权利类型多样、相互交织,权利冲突复杂,加之法律规范不明晰、法官对条文的理解解释不同,导致案外人的权利能否对抗法院强制执行观点不一致、裁判结果不统一,同案不同判现象明显。因此,对不动产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进行剖析和探究,挖掘此类案件在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