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滕州市煤矿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杨树(Populus L)、女贞(Ligustrum lucidum)、女贞杨树混交(Populus L×Ligustrum lucidum)、杜仲(Eucommia ulmoides)、桃树(Amygdalus persica L)等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性质和重金属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表明,试验的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p H值集中在7.49-8.13之间,均小于荒草裸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电导率和有效氮含量影响均存在差异。桃树林恢复模式下有机质含量最高,女贞林恢复模式为最低,各模式间差异较显著。植被恢复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电导率,其中桃树林模式土壤电导率最大,不利于植物吸收养分,各模式间差异较显著。杨树林恢复模式下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恢复模式,女贞林有效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恢复模式。(2)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表明,5种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含量影响均存在差异,有明显改良效果。女贞杨树混交林模式下土壤脲酶含量最高为1.65mg/g,女贞林最低为0.82mg/g,杨树林为1.03mg/g,说明混交林对土壤脲酶活性有很好的提高效果。杜仲林恢复模式下土壤蔗糖酶含量最高,桃树蔗糖酶含量最低,杜仲林蔗糖酶含量为桃树的2倍。杜仲林恢复模式在过氧化氢酶含量也是最高,桃树林次之,女贞林恢复模式为最低。杨树林土壤蛋白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其余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蛋白酶含量与对照样地差异不显著。(3)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分析表明,5种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铅含量和重金属铬含量影响均存在差异,5种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改良作用。杜仲林恢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铅含量最高,杨树林恢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铅含量最低,女贞林次之,都有显著的改良效果。女贞杨树混交林恢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铬含量较高,女贞林模式下土壤重金属铬含量最低,杨树林次之。总体而言,杨树林和女贞林恢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对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的化学性、养分、酶活性以及重金属含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女贞杨树混交林模式和杨树林恢复模式在测试的10个指标中,恢复效果较为明显,表现出较好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