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本文着眼于历史上的北部湾经济区,尤其是对近代时期这一地域商业网络的形成历程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当今的政策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历史借鉴。商业网络的形成是区域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重要标志之一。历史上的北部湾地区一直分属不同的行政区,缺乏内部沟通,且因偏处岭南一隅,社会经济较为落后。进入近代,清政府先后开放了北海、龙州与南宁三大口岸,给这一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客观上使得地域内部的经济交往逐渐频繁,一个立体化的商业网络初步成型。这对当时北部湾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本论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回顾了与商业网络相关的学术研究史,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本文的创新点,并对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了说明。同时,对“北部湾地区”、“市场网络”、“商品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络”等论文中所涉及的主要及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介绍北部湾地区商业网络形成的自然与历史基础,以从整体上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近代以前的发展水平。首先,对地理环境和气候等长期相对稳定的自然因素予以介绍,并对北部湾地区在近代以前的水陆交通、市镇经济、粤地商人、技术传播等商业网络要素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其次,整理了地区内部复杂的建制沿革。第三部分具体探析近代北部湾地区商业网络形成的动因与经济基础。在分析北海、龙州、南宁三关开放对北部湾地区内外贸易扩展的直接促进作用,从而总结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因的基础上,分层次对近代时期区域内的城市和圩镇商业经济发展的表现进行了一个深入探讨,以了解北部湾地区商业网络形成的关键性前提和商业基础。第四部分详细地论述了近代北部湾地区商业网络的结构要素。从点、线、面等网络的基本形态入手,相应地将北部湾地区内的各级城镇市场、交通线路以及通信线划分成以南宁和北海为经济中心的两个地域面,同时对直接促成商业网络形成的主体要素——商人及其组织(包括外省商人及其经济实体、区域内部商人及其经济实体等两大类)的经济活动进行了考察。第五部分进一步论述了近代北部湾地区商业网络的运行机制。从前一部分对静止的结构要素的剖析转入对运动中的流通客体的探讨,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劳务流等四种不同的流通客体在商业网络的运行机制中占有各异的地位,并对近代北部湾地区整体的经济运行态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第六部分分析了近代北部湾地区商业网络的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根据前文的论述,得出北部湾地区的商业网络在近代时期已经初步形成的结论的基础上,从商品流通和技术交流等角度具体分析了这一过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第七部分是全文的结语,总结了近代时期北部湾地区商业网络初步形成过程中的局限性,并分析了其给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所带来的历史依据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