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70%~75%的前列腺癌发生于外周带,仅20%~25%的前列腺癌发生于移行带,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而基质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基因芯片和miRNA芯片技术筛选前列腺外周带与移行带基质细胞间差异表达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差异基因LMO2与miR-15a/16之间的调控关系,鉴定miR-15a/16的下游靶基因,探讨前列腺癌好发于外周带的可能原因,以期为干预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间5例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男性患者的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及45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标本。从膀胱癌患者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中选取外周带及移行带组织进行细胞培养,采用基因芯片及miRNA芯片技术筛选外周带与移行带基质细胞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对所选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验证。运用免疫组化法对45例前列腺癌标本中LMO2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过表达与低表达LMO2的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5a/16的表达水平。通过miRNA靶基因数据库预测筛选出FGF2和FGF9是miR-15a/16的潜在靶基因。构建过表达miR-15a/16的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与阴性对照组细胞中FGF2和FGF9蛋白的表达水平。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过表达与低表达LMO2的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中FGF2和FGF9的表达水平。使用SPSS25.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因芯片结果显示,LMO2基因在前列腺外周带与移行带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LMO2在外周带基质细胞中的表达高于移行带基质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也表明,LMO2在外周带基质细胞中的表达高于移行带基质细胞。2.miRNA芯片结果显示,不同区带前列腺基质细胞中miR-15a/16的表达存在差异。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miR-15a/16在移行带基质细胞中高表达,在外周带基质细胞中低表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leason评分≥8分患者前列腺癌组织中LMO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Gleason评分<8分的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LMO2蛋白表达阳性率也高于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不同年龄、不同PSA评分及不同肿瘤分期患者之间LMO2蛋白表达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LMO2高表达质粒的外周带基质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5a/16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小干扰RNA抑制LMO2表达后,miR-15a/16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miRNA靶基因数据库预测miR-15a/16的下游靶基因,结果显示FGF2和FGF9是miR-15a/16的潜在靶基因。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miR-15a/16模拟剂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FGF2、FGF9表达下调。6.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LMO2高表达质粒的外周带基质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FGF2及FGF9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小干扰RNA抑制LMO2表达后,FGF2及FGF9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MO2基因在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中的表达高于移行带基质细胞。2.miR-15a/16基因在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低于移行带基质细胞。3.LMO2、miR-15a/16在前列腺外周带与移行带基质细胞间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前列腺癌好发于外周带的原因之一。4.前列腺癌组织中LMO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Gleason评分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5.在前列腺基质细胞中,LMO2能负向调控miR-15a/16的表达,而miR-15a/16能负向调控FGF2、FGF9的表达,且LMO2能正向调控FGF2、FGF9的表达。LMO2可能是通过抑制miR-15a/16促进FGF2、FGF9的表达,进而促进前列腺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