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人类同自然之间恶化的关系并没有好转。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环境伦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代表作《沙乡年鉴》的发表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研究大地伦理思想探寻其时代价值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第一章主要对大地伦理思想的缘起进行了梳理。利奥波德之所以提出大地伦理,是因为人们毫无节制的获取自然资源,造成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加紧张。而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人类同自然之间恶化的关系并没有好转。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环境伦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代表作《沙乡年鉴》的发表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研究大地伦理思想探寻其时代价值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第一章主要对大地伦理思想的缘起进行了梳理。利奥波德之所以提出大地伦理,是因为人们毫无节制的获取自然资源,造成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加紧张。而且逐渐兴起的资源保护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弊端。大地伦理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利奥波德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他的思想也逐渐变得更加成熟和明晰。大地伦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吸收了进化论和整体论的思想,因此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对大地伦理思想的理论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大地伦理的立场、大地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大地伦理思想存在的争论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大地伦理理论。其中包括哲学范式的转变、对自然价值的重新认识;还有大地伦理扩展的范围、大地伦理共同体的具体内涵和大地伦理原则;以及对自然主义谬误、环境法西斯主义、义务论困境这三种批评与辩护的研究。第三章主要对大地伦理的实践指向进行了探析。首先讲述了利奥波德的荒野保护实践。利奥波德关注了那些被人类开发后残存下来的荒野,他从休闲、科学研究、野生动物的生存等方面探讨了荒野的价值,他指出人类应该保护这些仅存的荒野。其次利奥波德思考了大地伦理如何实现的问题。利奥波德提出了他所认可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就是试图通过教育使个人肩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最后探讨了大地伦理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主要分为善待自然环境、推进环境教育、关注环境公正三个方面。基于上述研究,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虽历经近百年时光但依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沙乡年鉴》这部经典之作是利奥波德思想的结晶,他的大地伦理思想推动了人们价值观和对待自然态度的转变,使人们发自内心的关怀自然成为可能,是生态保护思想和实践的伟大变革。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抑郁症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心理疾病之一,而经过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污名是阻碍抑郁症患者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障碍,也是导致抑郁症患者中断治疗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对抑郁症污名的研究集中于对污名成分、结构和干预手段的探究,对抑郁症污名影响因素的探究较少。而对抑郁症污名影响因素的探究能够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因此,对抑郁症污名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前人研究多将社会距离作为抑
产出效应理论预测,提取方式会影响学习者的记忆效果,在测试阶段出声提取由于作答时产生语音信息会比没有语音信息的隐性提取对外显记忆产生更显著的促进效果。但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主导阅读模式有明显不同,主导阅读模式可能会影响学生发声提取的记忆效应。目前尚未有研究探讨在不同年龄阶段,随着阅读主导模式的改变,发声提取的记忆优势是否一直存在。为了探讨阅读主导模式的改变是否影响发声提取策略在各年龄阶段的有效性,本研
对他人动作意图的判断是日常生活与社交中必不可少的技能,由于长期的训练,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表现出优于常人的预判能力。“镜像神经元”、“预测编码模型”、“前馈模型”都对运动预判的加工机制进行了解释,但这些解释都以感知系统的加工为主要阶段,忽略了以语义表征为主的更高阶的加工。那么语义表征有没有参与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的预判?如果参与了运动员的预判,会不会影响运动员预判的结果?本研究以动作——词交互视角探讨
对斯宾诺莎的自由概念进行的形而上学解读遮蔽了他政治思想的光芒,其政治哲学家的身份也变得模糊不清,这不仅是对斯宾诺莎本人的“轻视”,也是我们的一种损失。将斯宾诺莎的实体、自由、宗教批判和民主制国家等概念涵盖在他的政治思想体系中,还原出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家形象是本文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另外,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进行反思,凸显出马克思思想的超越性也是本文的重点。面对众多的思想熏陶和理论
近年来,黑尔、卡米斯基等人对康德伦理学进行了后果主义解读。本文不同意这种解读,试图为康德义务论立场进行辩护。一方面通过反驳康德式的后果主义主张进行间接意义上的辩护,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康德的文本直接表明其义务论立场。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重构三种有代表性的后果主义解读或改造。第一个代表人物是黑尔。黑尔认为康德本可以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义务论可以和功利主义相容。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卡米斯基。他主张康德虽然在基
幸福问题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的恒久主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哲学家对幸福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各有差异。实现全人类解放,使人类获得幸福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追求,相较于传统的幸福观,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从人类社会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幸福的主体是立足于社会中现实存在的人,幸福的探索和实现要依靠实践,因此马克思幸福
对主性性问题的研究贯穿了福柯哲学历程的始终,而主体概念的形成又和人的构思有着紧密的联系。福柯的主体观揭示了在知识——权力构型中主体是如何被生产的,它的存在受制于规范性力量。福柯认为现代性的许多问题都来自于对主体盲目的相信。而主体的构建方式一开始就是存在着矛盾的,随着矛盾的深入,主体的构建走向了失败。在认识论层面,主体受限于知识型。知识型作为一个封闭的装置规定着事物的秩序。按照知识型的原则,人们以此
酵母作为基因组结构简单(只编码大约6000个基因)、基因中内含子少、基因组信息最完备的模式真核生物,能够支持一些病毒在其细胞中完成复制的大多数步骤(Jandaand Ahlquist1993;Naito et al.2007a;Panavas et al.2005b;Panavas and Nagy2003;Pantaleoet al.2003;Raghavan et al.2004),使其成为研
中国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不同的改革模式,采用货币化和集中统一管理的改革模式外加信息化和市场化手段,通过几年实践检验成效,真实的实现了节约公务用车运行成本,同时解答了公众对公务用车改革的疑惑,提升了政府公众形象,实现了真正的节约。改革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政府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将改革后的保留车辆录入信息管理平台,统一调配使用。为满足不同类型的公务出行需求,伴随交通网络的完善及互联
《周易》“生生”所体现的核心要义是生命存在状态的无限展开,所囊括的对象是一切万事万物,生和死属于生命状态的两种基本形态,而在“生生”的意义上死属于生的范畴。“生生”所体现的境界有二:以个体的人为核心的人道生命系统的生生不息和以宇宙总体为对象的天道生命系统的生生不已。本文重点从河图洛书、八卦小成展开天道“生生”的探讨,进而投射至人道“生生”。第一章通过对《诗经》与诸子文献当中“生”字的考察,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