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4-9月在中科院寒旱研究所临泽生态系统研究站进行了春玉米有限灌溉大田试验,主要研究了有限灌溉条件下绿洲春玉米耗水规律、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及作物生长动态、生理指标、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产量效应及经济效益等,依据全生育期灌水量的不同设了四个处理,分别为T1(642mm)、T2(666mm)、T3(777mm)、CK(897mm)。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表现为生育前期少,中期多,后期略少的变化趋势,总耗水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大。耗水强度表现为双峰曲线,拔节期~孕穗期耗水强度达到第一个峰值,以CK最高为9.59mm·d-1;抽雄期~吐丝期耗水强度达到最高值,以T3最高为12.49mm·d-1。绿洲春玉米全生育期耗水模数以灌浆期-乳熟期最大,平均值为24.40%,苗期~拔节期只有5.32%,为全生育期最小。2.不同灌水处理玉米全生育期株高变化表现为:苗期~拔节期、拔节期~抽雄期株高增长较为缓慢,抽雄期~吐丝期株高急剧增长,达到最大值,灌浆期基本稳定。CK在各生育时期株高均最大,T1株高均最小。拔节期之前不同处理株高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后各处理开始表现出显著差异。3.全生育期不同灌水处理叶面积指数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高峰值均出现在灌浆初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灌浆中期各处理间差异最大,CK与T3、T2、T1相比分别增加18.31%、16.87%、8.44%。4.全生育期各处理单株干物重呈“S”型曲线变化。吐丝期之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自灌浆期开始,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成熟期各处理均达到最大值,其中CK比T1增加19.76%。各处理单株干物质累积速率的变化规律呈双峰曲线,播后120d以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播后120-150d各处理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CK比T1增加43.2%。5.玉米籽粒百粒鲜重增加最快的时期为授粉后0~7天,T1、T2、T3、CK日增鲜重分别为1.96g、2.43g、1.64g、2.03g,在37d左右达到最大值;籽粒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T3、CK籽粒灌浆强度相比T1、T2提前5天达到最大,分别为1.41g、1.16g。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与授粉后天数之间关系可以用三次多项式方程表示。6.通过对不同灌水处理下玉米经济效益分析得出,T3净收入最高,从经济效益和大田实际操作规程等条件考虑,认为绿洲春玉米生长期灌溉定额为7800m3/hm2适宜于研究区,可在当地农业生产栽培技术条件下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