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的相关性,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及个体化防治提供相关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作为试验组;随访门诊健康体检者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8.0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核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初步总结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变化的关系。结果:1.124例高血压病患者各中医证型总体分布趋势:痰湿壅盛型(33.9%)﹥肝火亢盛型(26.6%)﹥阴虚阳亢型(24.2%)﹥阴阳两虚型(15.3%)。2.124例高血压病患者有99例合并血脂异常,其比例高达79.8%,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痰湿壅盛型(39.4%)﹥肝火亢盛型(23.2%)=阴虚阳亢型(23.2%)﹥阴阳两虚型(14.1%)。3.99例血脂异常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异常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高TC在四个证型分布中以痰湿壅盛型为主(24.2%),阴阳两虚型分布最少(9.8%);高TG主要以痰湿壅盛型为主(36.4%),其次为肝火亢盛型(21.2%),阴阳两虚型分布较少(4%);低HDL-C在四个证型分布中依次为阴虚阳亢型(14.1%)﹥痰湿壅盛型(12.1%)﹥阴阳两虚型(6.1%)﹥肝火亢盛型(5.1%);高LDL-C分布主要以痰湿壅盛型为主(19.2%),肝火亢盛型最少(8.1%)。4.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脂各指标均值比较:①TC水平在各中医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痰湿壅盛型TG水平较其它三型、正常对照组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阴阳两虚型HDL-C水平较其它三型降低,与痰湿壅盛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个证型较正常对照组均降低,其中阴虚阳亢组与阴阳两虚组降低明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④阴阳两虚型LDL-C水平较其它三型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均升高,其中阴阳两虚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2.99例合并血脂异常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证型分布规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3.①四个证型组中T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不能将TC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②痰湿壅盛型TG水平升高显著,和其它三个证型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所以TG升高可作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患者辨证的可供参考的客观指标之一;③阴阳两虚型HDL-C降低,LDL-C升高,且较其它三型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所以HDL-C降低、LDL-C升高可作为阴阳两虚型辨证可供参考的客观指标。4.在临床用药中,针对高血压病TG升高的患者可结合中医辨证适当加用化痰祛湿的药物;针对高血压病HDL-C降低,LDL-C升高的患者可结合中医辨证适当加用补益中药以平补阴阳。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增加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