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人文精神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fe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道家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时代精神精华于道家哲学的反映,也是老庄道家反思人的生存现实,批判社会文明演进的弊端,于价值观方面的集中体现。  “无道”的时代是先秦道家人文精神形成的社会根源。老庄道家所处的春秋战国,是一个动荡无序、战乱频繁的“无道”时期。面对原有价值体系的被打破,老庄道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批判,以对于儒墨等主流人文传统的突破,而展开了对终极人文之“道”的探索。“道”是老庄建构道家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老子之“道”法“自然”,揭示的是“无为”的价值取向;庄子之“道”法“天”,彰显出“贵真”的价值原则。  正是基于上述的社会现实和理论基础,老庄道家通过其哲学思想,向人们展现出道家人文精神的内涵:在“法道”而行这一总体主旨下,具体展开为对生命、生存以及社会三个层面的关注。即执守生命本质,关注生存价值,追求理想社会;并最终建构出以“自然、朴真”为主题的先秦道家人文精神传统。“自然”乃“道”之本性,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本然状态;“朴真”乃“道”之品格,是天地万物法“道”而行的价值追求。因而,生命要“自然素朴”、“法天贵真”;生存应执守“道德”,不为物役;社会当平等纯朴、和谐安宁。这一主题之下的先秦道家人文精神又具体包含“生命精神”、“朴真精神”、“和谐精神”以及“批判精神”四个方面。  与先秦另一主流学派儒家人文精神相比,尽管双方在关注人的价值、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理论视域,由于二者在思维进路上的不同,而导致了迥异的价值诉求。在思维进路上,先秦道家把对于终极价值的探索,建立在逆向性的思维之上,开启了“批判—突破”的思维进路,显示出比儒家“维护—损益”更高明,也更为根本的思维路向。在价值诉求上,正是通过“批判—突破”的思维进路,先秦道家才能够超越具体层面的价值“维护”与“损益”,而达致“自然、朴真”这一独特的价值建构,显示出比儒家“仁道”人文精神更深沉、更全面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先秦道家人文精神的特质之所在。  尽管儒道人文精神不同,但二者实际上是互补的。儒家“仁道”人文传统强调人的社会担当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而于人的自身价值注重不够;道家“自然、朴真”人文传统关注人的生命本质与生存价值,而于人的社会责任强调不多。而正是这种互补,成就了内涵丰富的中国人文精神传统,共同浇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  因而,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仅仅理解为儒家人文精神的做法是偏执的。先秦道家人文精神虽然在历史的影响上不及儒家,但是它所蕴涵的人文价值更符合人类社会的应有追求。尽管它是对世俗价值的超越与反对,但正是以这种超越现实,超越历史的极端手法,道家才建构出不同于当时主流人文思想的道家人文传统,为人和社会寻求合于“道”的终极生存方案,这种表面上的超越与反对,实则蕴藏着更为深沉的人文关怀,而这也正是先秦道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而且,人文思想也是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根本倾向,最能体现其价值诉求。从人文思想的角度探讨道家哲学理论定位,将有助于先秦道家哲学走出被误读、被曲解的怪圈。
其他文献
被誉为“新浪潮之母”的法国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迄今为止已经创作了四十余部电影作品,对法国电影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瓦尔达的电影创作中,“身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针对分布式电源出力和负荷波动随机性等不确定因素对微电网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影响,提出在微电网的优化调度中结合有功和无功优化,以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引入区间数来
剪纸艺术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美术之一,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代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显性艺术形式。中国各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各地方的剪纸艺术也就呈现出多姿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
一种用于金属、非金属表面处理代替传统电镀工艺的新技术——环保型表面合金镀膜液,近日由山西曲沃新型工艺制品厂研制成功。 这种新型表面合金镀液,利用催化剂、光亮剂、防
正当与善的关系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中有争议的问题,金里卡把正当优先还是善优先的问题视为当代各种政治理论的一条重要的分水岭。罗尔斯非常重视正当与善的关系问题,可以说,他的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命题,同时也是最为基本的哲学观念。天人合一观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它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哲学意义上讲,“天
对先秦道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成果数目繁多。但是从道家内部的经典著作——《庄子》来考察先秦道家人物及其思想的成果很少,多数是仅把《庄子》书中关于先秦道家人物的
公平,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人们世代永恒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一生同样没有放弃过对社会公平的诉求,在他看来,公平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崇高境界,而且也是共产主义
期刊
本文的主旨是以西塞罗的《论演说家》(De Oratore)为解读对象,从文本的写作形式,写作背景,写作主题,人物情节,核心问题等多方面出发,深入细致地对该作品做出全面考察,一方面旨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