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道家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时代精神精华于道家哲学的反映,也是老庄道家反思人的生存现实,批判社会文明演进的弊端,于价值观方面的集中体现。 “无道”的时代是先秦道家人文精神形成的社会根源。老庄道家所处的春秋战国,是一个动荡无序、战乱频繁的“无道”时期。面对原有价值体系的被打破,老庄道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批判,以对于儒墨等主流人文传统的突破,而展开了对终极人文之“道”的探索。“道”是老庄建构道家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老子之“道”法“自然”,揭示的是“无为”的价值取向;庄子之“道”法“天”,彰显出“贵真”的价值原则。 正是基于上述的社会现实和理论基础,老庄道家通过其哲学思想,向人们展现出道家人文精神的内涵:在“法道”而行这一总体主旨下,具体展开为对生命、生存以及社会三个层面的关注。即执守生命本质,关注生存价值,追求理想社会;并最终建构出以“自然、朴真”为主题的先秦道家人文精神传统。“自然”乃“道”之本性,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本然状态;“朴真”乃“道”之品格,是天地万物法“道”而行的价值追求。因而,生命要“自然素朴”、“法天贵真”;生存应执守“道德”,不为物役;社会当平等纯朴、和谐安宁。这一主题之下的先秦道家人文精神又具体包含“生命精神”、“朴真精神”、“和谐精神”以及“批判精神”四个方面。 与先秦另一主流学派儒家人文精神相比,尽管双方在关注人的价值、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理论视域,由于二者在思维进路上的不同,而导致了迥异的价值诉求。在思维进路上,先秦道家把对于终极价值的探索,建立在逆向性的思维之上,开启了“批判—突破”的思维进路,显示出比儒家“维护—损益”更高明,也更为根本的思维路向。在价值诉求上,正是通过“批判—突破”的思维进路,先秦道家才能够超越具体层面的价值“维护”与“损益”,而达致“自然、朴真”这一独特的价值建构,显示出比儒家“仁道”人文精神更深沉、更全面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先秦道家人文精神的特质之所在。 尽管儒道人文精神不同,但二者实际上是互补的。儒家“仁道”人文传统强调人的社会担当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而于人的自身价值注重不够;道家“自然、朴真”人文传统关注人的生命本质与生存价值,而于人的社会责任强调不多。而正是这种互补,成就了内涵丰富的中国人文精神传统,共同浇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 因而,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仅仅理解为儒家人文精神的做法是偏执的。先秦道家人文精神虽然在历史的影响上不及儒家,但是它所蕴涵的人文价值更符合人类社会的应有追求。尽管它是对世俗价值的超越与反对,但正是以这种超越现实,超越历史的极端手法,道家才建构出不同于当时主流人文思想的道家人文传统,为人和社会寻求合于“道”的终极生存方案,这种表面上的超越与反对,实则蕴藏着更为深沉的人文关怀,而这也正是先秦道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而且,人文思想也是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根本倾向,最能体现其价值诉求。从人文思想的角度探讨道家哲学理论定位,将有助于先秦道家哲学走出被误读、被曲解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