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人均土地资源稀少,人地关系矛盾尖锐的国家。在我国,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5%左右的人口,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市场配置资源,具有信息充分、交易费用低、运行效率高等优点。土地作为一大生产要素,同社会上其他生产要素、经济资源一样,也必须通过市场化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目前由农民自愿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尽管在我国已拉开了序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低效混乱,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弱市场化特征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基本上还是非市场机制,即主要通过集体组织运用行政力量强制性地推动或禁止土地使用权流转,而真正按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制度还没有真正形成,从而阻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可见,探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如何实现市场化流转,是一个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大问题,研究高效、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分析,试图揭示农村土地资源在我国特定国情下优化配置的客观规律,为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提供理论借鉴。 本文首先明确界定了农村土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流转和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等相关概念,并进一步阐明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其改革的充分必要性。顺应农地制度改革的要求,我国各地农地使用制度和农地流转方式不断创新,涌现了很多新的流转方式。对这些农地流转方式的市场化程度,也即农地流转方式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度,本文构建了测度农地流转市场化强度的指标体系,包括价格形成机制、交易竞争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外部干预机制,并运用德尔菲法,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主要农地流转方式的各自不同的市场化强度。以这些流转形式为农地流转的市场化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指出目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中存在着供需不平衡、操作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和违法侵权现象严重等状况。我国农地使用权的流转,仍呈现弱市场化的特征,而我国农地流转的弱市场化特征主要源于我国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本文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农地流转的弱市场化以及市场机制失效是由于市场自身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导致的,并指出了这种市场机制缺陷在农地流转市场上的主要表现。通过以上对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缺陷的分析,结合制约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的其他各种因素,本文提出了进行我国农地市场化流转机制完善与制度创新的对策措施,具体而言包括:建立适应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产权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农地流转市场主体,如培育农地流转中介组织,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农地等;采取农地流转市场培育的其它配套措施,包括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培育农村土地金融市场,深化农地的价值与价格理论研究,构建农地价格与评估方法体系等;规范农地流转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宏观调控,包括通过立法明确农地流转宏观决策机构与决策程序,通过制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