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胆论治”针灸方案干预痰湿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tongjing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痰湿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心胆论治”针灸组与西药组的随机对照,以颈动脉彩超、血脂为评价指标,客观评价“心胆论治”针灸方案干预痰湿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网络招募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PEMS3.2软件包将28例研究对象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心胆论治”针灸组(针灸组)26例和西药治疗组(西药组)13例。
  针灸组:
  穴位:
  双侧内关、阳陵泉、人迎、心俞,百会、印堂、引气归元(上脘、下脘、气海、关元)、四花(双侧膈俞、胆俞)。定位参照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针灸学》。
  操作:
  百会、印堂、内关、阳陵泉、人迎穴采用针刺治疗,针具选用0.30×25mm毫针。人迎穴针刺须避开颈动脉,定位准确,一步到位,不做提插捻转,可观察到毫针随颈动脉搏动而摆动。其余穴位常规针刺提插捻转得气,不行特殊手法。针刺完毕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配合调气法,嘱患者行鼻深呼吸。出针后分别对两侧人迎穴单独按压2分钟。
  引气归元、四花穴采用精灸治疗。以棉签蘸取少许万花油轻轻涂抹于穴位皮肤局部,然后将2mm×3mm(底径×高度)的圆柱形艾炷粘贴其上,用线香从顶端点燃,待其燃烧过半,局部皮肤潮红、灼痛时移去,更换另一艾炷,每穴施灸2壮。
  心俞、胆俞穴采用皮内针治疗。皮内针留针3天,嘱患者之后自行取下。
  西药组:
  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
  疗程:
  两组疗程均为12周。针灸组每周治疗2次,每次治疗一致,2次治疗间隔72小时以上,要求至少完成80%治疗次数。
  评价时点及指标:
  疗效评价周期为12周,评价时点分别为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第12周)共2次。颈动脉彩超为主要评价指标,血脂为次要评价指标,相关指标包括:内-中膜厚度(IMT)、Crouse斑块积分、斑块体积、灰阶中位值(GSM)、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此外,对治疗前后斑块性质做一分析,对比两组不同类型斑块治疗前后性质、长度、厚度。
  数据统计:
  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不同选取适合的统计方法。对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发现不满足正态性分布,故组间比较均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组内比较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显著性差异a=0.05。
  结果:
  1.基线情况: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是否吸烟、IMT种类(正常或增厚)进行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组间比较,年龄、身高、体重、BMI、纳入时收缩压、纳入时舒张压、IMT、Crouse斑块积分、斑块体积、GSM、TG、TC、LDL-C、HDL-C、Lp(a)等计量资料进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除外HDL-C,两组治疗前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组具有可比性。
  2.IMT及IMT类型(即正常或异常)
  组内比较:针灸组治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组双侧IMT,左侧IMT,右侧IMT分别为P=0.000,P=0.007,P=0.014);针灸组IMT类型,西药组IMT类型,西药组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组及西药组各自治疗前左侧IMT与右侧IMT,治疗前后左侧IMT差值与右侧IMT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左侧IMT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针灸组优于西药组;右侧IMT差值,平均IMT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左侧IMT类型、右侧IMT类型、IMT异常人群恢复正常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Crouse斑块积分
  组内比较:针灸组治疗前后总Crouse斑块积分、左侧Crouse斑块积分、右侧Crouse斑块积分及西药组治疗前后右侧Crouse斑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0,P=0.000,P=0.022,P=0.042),西药组治疗前后总Crouse斑块积分、左侧Crouse斑块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组及西药组治疗前各自左侧Crouse斑块积分与右侧Crouse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治疗前后左侧Crouse斑块积分差值与右侧Crouse斑块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左侧改善优于右侧,西药组治疗前后左侧Crouse斑块积分差值与右侧Crouse斑块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总Crouse斑块积分差值、左侧Crouse斑块积分差值、右侧Crouse斑块积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斑块体积
  组内比较:针灸组治疗前后总斑块体积、左侧斑块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治疗前后右侧斑块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7,P=0.011,P=0.031);针灸组右侧斑块体积、西药组总斑块体积、西药组右侧斑块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组及西药组各自治疗前左侧斑块体积与右侧斑块体积,治疗前后左侧斑块体积差值与右侧斑块体积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左侧斑块体积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针灸组优于西药组,总斑块体积差值及右侧斑块体积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GSM
  组内比较:针灸组及西药组治疗前后平均GSM(双侧均值)、左侧GSM、右侧GS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组双侧GSM、左侧GSM、右侧GSM分别为P=0.009,P=0.016,P=0.018;西药组双侧GSM、左侧GSM、右侧GSM分别为P=0.001,P=0.003,P=0.005)。
  针灸组及西药组各自治疗前左侧斑块体积与右侧斑块体积,治疗前后左侧斑块体积差值与右侧斑块体积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双侧GSM差值、左侧GSM差值、右侧GSM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各项血脂指标(TG、TC、HDL-C、LDL-C、Lp(a))
  西药组治疗前后TG、T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31,P=0.253,P=0.109);西药组治疗前后HDL-C、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治疗前后TG、TC、HDL-C、LDL-C、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TC差值、LDL-C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0,P=0.003),TG差值、Lp(a)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故不作HDL-C差值差异比较。
  7.斑块情况(性质、长度、厚度)
  将两组治疗前斑块分别汇总,共计78个斑块,记录并比较各斑块性质、长度、厚度,其中针灸组软斑21个,混合斑24个,硬斑4个;药物组软斑5个,混合斑13个,硬斑11个。
  组内比较: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斑块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两侧斑块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两组间治疗前斑块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故将斑块分为软斑组、混合斑组及硬斑组三组,对这三组不同性质的斑块在两个不同的治疗组内治疗前后的斑块长度及斑块厚度各自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
  7.1软斑组
  组内比较:针灸组治疗前后软斑长度及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度及厚度分别为(P=0.000,P=0.000);西药组治疗前后软斑长度及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软斑长度及厚度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2混合斑组
  组内比较:针灸组治疗前后混合斑长度及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度及厚度分别为(P=0.010,P=0.006);西药组治疗前后混合斑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混合斑长度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混合斑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故不作混合斑厚度差值差异比较。
  结论:
  1.“心胆论治”针灸方案和西药方案均可有效改善痰湿质CAS患者Crouse斑块积分、斑块体积、GSM,“心胆论治”针灸方案还可有效改善IMT,针灸方案在改善CAS彩超评价指标方面优于西药方案,西药方案在改善血脂方面优于针灸方案;
  2.“心胆论治”针灸方案对左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程度比右侧更佳,对左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程度比西药方案更佳;
  3.“心胆论治”针灸方案和西药方案均可有效改善包含脂质核心的斑块。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1984年在日本首次发现日本斑点热患者,随后在中国,韩国,菲律宾,泰国等亚洲国家相继报道发现日本斑点热。日本斑点热由日本立克次体引起,通过蜱叮咬传播。日本立克次体是一种严格的胞内寄生,革兰染色阴性细菌。日本斑点热的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皮屑和淋巴结肿大等。日本立克次体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发热性疾病相混淆而造成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快速而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anaplasmosis,HA)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以下简称AP)经蜱虫传播的一种新发人兽共患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不适、发热、肌痛和头痛等,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和转氨酶升高。它可以引起人感染粒细胞无形体病和反刍动物蜱传热。1994年美国的威斯康辛州首次报道该病例。HA的临床早期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通常与病毒性
目的: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援助与合作实践视角,思辨卫生合作影响因素,构建“一带一路”卫生合作国家分类指标体系,为“分类识别”与“分类施策”提供方法学路径。  方法:梳理相关理论与文献,定性归纳卫生合作影响因素框架,应用因子分析法验证框架的合理性;基于因素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初构“一带一路”卫生合作国家分类指标体系;检索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官网及权威数据库、出版著
学位
目的:探讨农村妇女参与宫颈癌筛查意愿的影响因素,并确定贫困农村地区最具有卫生经济学效益的筛查方案,为提高筛查的参与率和为贫困农村地区选择合适的宫颈癌筛查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使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3086名年龄位于35~64周岁的女性进行调查及筛查。研究中筛查意愿的调查采用《宫颈癌筛查意愿表》,共包含5个部分:宫颈癌危险感知、筛查认知、筛查态度、自我效能和筛查意愿。再使用结构方程模型(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如今在诊断和治疗方法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肺癌的5年总生存率依然低于15%。因此,应确定预后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靶标以增强预后和个体化治疗。E2F转录因子是一组转录基因,其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编码转录因子(TF)家族并参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调节和DNA合成。在细胞系,小鼠模型和人组织的相关研究表明TF与肺癌(LC)肿瘤发生有关。为了
学位
目的:苯代谢物氢醌(HQ)暴露可以产生血液毒性,然而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HQ对人外周血白血病T细胞(Jurkat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探索可能参与的自噬信号通路,为阐明HQ血液毒性机制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于对数生长期收集Jurkat细胞,分别用6.25μmol/L、12.5μmol/L、25μmol/L与50μmol/L的HQ处理细胞24h或48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Ju
学位
目的:  了解湖北省成年人健康状况和健康不平等现状,分析影响居民患病率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分解各影响因素对居民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率,针对重点贡献因素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为湖北省居民健康状况和健康不平等状况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湖北省丹江口市、鄂州市、荆门市成人常住人口开展调查,结合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方法获取湖北省不同地区居民健康状况数据资料,观察湖北省成年居民在基本人口
学位
目的:  本课题观察并评价火针为主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的中医药疗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口腔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符合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1~66号,按单、
时代的变迁,西方医学的传入,目病的中医治疗手段,已渐渐在人们的心中被淡忘,然而中医治疗目病的特点和优势,依然存在于历史的洪流中。当今物质生活的提高,生活中多种设备对眼睛的影响甚剧,预防目病的课题也随之重要,中医治疗目病的优势,是一项值得去发掘和研究的工作。  目的:  重申针灸对目病治疗的重要性,借着古人在针灸治疗目病的经验总结,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借此协助临床上的应用。  方法:  进行民国初以前
学位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探讨NAFLD患者的体质分型与营养状态、代谢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NAFLD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对本病进行论治提供新思路。  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部住院的确诊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体质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