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大高峰时期,也是传统社会的一大变革时期。中唐以后直至两宋,社会经济获得长足进步,农业、手工业生产力进步明显,商品流通的活跃,市场关系及其影响扩大,商人和商人资本的崛起,城市、中小型市镇经济异常繁荣。在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乡村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关系由以往的“城乡一体”逐步走向“城乡分离”;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和协作不断加强,形成了城市与乡村之间“交相生养”的新型经济关系。
在城乡社会再生产方面,乡村为城市市场提供了种类丰富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促进了城市商品交易的繁荣;城市作为商品集散中心,随着市场范围和交易的扩大,对乡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大为加强,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和乡村经济的市场化;同时,城市日常手工业品也通过市场进入广大乡村家庭,为农村家庭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二者形成良性的相互依存关系,促进了城乡社会再生产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在城乡产业结构方面,随着城乡产业分工的深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大经济部门在城乡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城乡产业间联系和协作加强,城乡农业、手工业通过商业活动联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城市中的生活服务性产业得到重要发展,农村农业种植也呈现出商品化生产趋势,城乡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城郊经济出现繁荣。
在生产要素变动方面,大量的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劳动力呈现向城市转移趋势,既促进了城市消费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并促使一些城市向生产型城市转变。在资本流动方面,这一时期资本城镇化和乡村资本外流特征明显,商业资本在乡村的活动为农村再生产提供了必要资金支持,促进了城乡经济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唐宋城乡经济关系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唐宋城市化进程,对唐宋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宋时期城乡经济关系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有紧密联系,同时也是国家赋税政策与经济体制变动所催生的产物。然而,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在唐宋城乡经济的互动中,城市的发展并没有带动乡村的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差距仍旧不断拉大,城乡经济关系中的传统色彩依然相当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