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背景泌尿系统的肿瘤常常发生在40岁以后,男患者是女性患者的一倍左右。包括了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的肿瘤。泌尿系统中,肾盂之下的部位为管道脏器,其管腔内均被覆尿路移行上皮,因此,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尿路上皮肿瘤有共同的特点,容易复发,且易多器官发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男性的恶性肿瘤中,膀胱癌位列第四,在女性患者中位列第七。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后。这些年以来,根据我国的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非常容易发生局部浸润或者远处转移,即使做全膀胱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的治愈率也不高,肿瘤的局部及远处转移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首要因素。现在,仍然缺乏有效防治转移到远处器官和淋巴结转移的方法。膀胱癌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人不建议其做手术,故发生转移的癌标本不易收集。在治疗表浅膀胱癌时,原位癌常常用膀胱灌注治疗为主,常用卡介苗、阿霉素、丝裂霉素、白细胞介素等,以卡介苗效果最好。局限在膀胱的表浅性膀胱癌可作经尿道切除术,术后膀胱局部灌注化疗药物治疗,不过由临床效果观察,其复发率仍然较高。化疗最常用于转移性膀胱癌或不可以用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的膀胱癌患者。约20%的膀胱癌患者,在使用药物化疗后,可以使肿瘤消失。化疗的作用显著,在手术将肿瘤切除后,辅助以化疗能降低患者复发的机率,最经常使用的是以下四种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简称MVAC甲氨碟呤(Methotrexate),长春碱(Vinblastine),阿霉素(Adriamycin)和顺铂(Cisplatin)。该方案的总的有效率为60%—70%,且只有30%的患者完全有效,即肿瘤完全消失。而这些肿瘤完全消失的患者,绝大部分最后还是会复发。而且并非所有患者都可以耐受这个化疗方案,有些患者对这个方案没有效果。最近的调查研究表示,gemcitabine(吉西他滨)和oxaliplatin(奥沙利铂)两种副作用少的药物联合使用可得到与MVAC方案相近的疗效,且容易被患者接受。除此之外,很多针对膀胱癌的临床研究正在对不少新的药和新化疗方案进行测试,希望能为更多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对于膀胱癌患者术中所取新鲜的病理标本或者病理切片进行基因分析,能够有效的了解患者对哪种化疗药敏感,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化疗。材料与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30例膀胱癌患者资料。使用术中留取的新鲜病理标本或者病理切片标本进行基因分析。对BCRP、ERCC1、RRM1、TYMS、TUBB3等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技术进行分析,明确肿瘤标本对相关化疗药物的匹配度高低,从而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局部灌注治疗及全身使用静脉化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结果1.不同个体的膀胱癌标本,对BCRP、ERCC1、RRM1、TYMS、TUBB3等基因进行基因突变、表达、扩增检测后,可以发现其检测结果低、中、高不同。2.不同患膀胱癌的患者对常用的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泽菲[GEM]);抗微管类药物(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DOC、长春花碱等);蒽环类药(如表柔比星[EPI]);铂类药物(如奥沙利铂[OXA]);氟类药物(如5-FU、替加氟、卡培他滨[希罗达]等)匹配度不同。3.对膀胱癌的患者在进行电切或开放手术术后,可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使用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及静脉化疗药物。结论1、膀胱移行细胞癌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相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的膀胱癌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2、不同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3、扩大临床研究规模和延长临床观察时间,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有可能成为膀胱癌手术后选择膀胱癌化疗药物的参考依据,指导临床用药,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