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导管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有效方法,各种不同的左房肺静脉三维影像重建技术被用于指导房颤的射频消融。三维旋转造影重建左房肺静脉三维立体影像融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可指导肺静脉定口和环肺静脉前庭的射频消融;而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自带的建模软件也可应用不同的方法构建左房肺静脉模型指导房颤消融。这些影像重建技术对房颤射频消融的指导价值尚需要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评估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目的:对比分析左房肺静脉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指导房颤导管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入选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35例,分为A组(经右室左房间接造影组)、B组(左房直接造影组),C组(CT融合组)。三组患者均用CARTO三维系统进行标测指导消融。A组(50例):经右心室注入对比剂行左房、肺静脉延迟显影旋转成像,指导环肺静脉定口与消融。B组(50例):术中穿刺房间隔于左心房直接注入对比剂同时行旋转造影重建左房、肺静脉影像。C组(35例):应用Force CT重建左房肺静脉影像嵌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对消融导管的移动进行导航。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左房肺静脉影像采集时间、手术操作、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第二部分:从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入选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n=50例):常规点对点方式建模定肺静脉口,引导房颤的环肺静脉隔离术;B组(n=50例):快速解剖建模方式构建左心房及肺静脉模型指导环肺静脉消融。C组(n=50例):上述两种方法结合用于肺静脉定口,指引环肺静脉前庭射频消融。三组患者术中其余操作步骤及方法均相同。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心脏超声测量术前与术后左房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35例入选房颤患者完成了房颤的导管消融手术,其中C组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低于A、B组(P<0.05),造影剂用量少于于A组及B组(P<0.01),B组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低于A组(P<0.05)。三组患者的手术即刻、近期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150例入选的患者完成了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其中C组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也低于A、B组(P<0.05),C组手术即刻与近期成功率略高于A、B组,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超声显示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左房直径有缩小趋势(P<0.05),左室收缩功能(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LVEF)测量值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1、左心房肺静脉三维立体影像导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与间接造影比较,直接造影法可提高左房肺静脉成像质量,减少术中X线曝光量及手术操作时间,而左房肺静脉CT影像经过配准后直接融入实时X线屏幕的成像质量高,肺静脉与左心耳影像清晰,手术时间短,X线曝光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对房颤的射频消融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2、CARTO两种建模方法结合可以重点突出的展示肺静脉影像,图像清晰,形象。与单独应用PPM或FAM方法相比可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提高环肺静脉定口的准确性及导管移动的靶向性。3、本文中探索应用了多种左房肺静脉三维影像重建方法,随着方法的改进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与X线曝光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但本研究中各种影像重建方法指导房颤射频消融的手术即刻与近期成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