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问题,总结中西方传统文明中的典范道德成果,论证个体道德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机制、指导原则、基本途径,致力于内在精神与客观实践的统一、伦理自然主义与道德理想主义的统一、个体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实现道德自我价值。
道德自我价值得到道德本质及其与自我之间关联原理、道德哲学学理、社会实践需要三重确认;道德自我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支持,在中国儒家、道家、佛教文化以及新儒家理论中,道德精神以及个体道德自我追求占有核心地位:西方伦理思想发展中,古希腊城邦文明、中世纪基督教文明、近代启蒙理性中,道德理性和道德自我也有强烈社会诉求;道德自我具有内在的社会发展逻辑和价值形态:从“自然型个体”形态的道德自我,到“社会型个体”形态的道德自我,再到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中“个人型个体”形态道德自我。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对宗教禁欲主义道德、封建社会宗法专制道德、资本主义劳动异化基础上的道德进行批判,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个性全面自由发展的道德自我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中国社会和伦理生活发生重要转型,道德自我呈现出历史进步与道德失范互映矛盾。当代中国社会道德自我价值构基以传统道德价值的涵摄与转换、西方道德传统的借鉴与整合、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的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为基本路径;弘扬以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为原则,并以以德治国、和谐社会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荣辱观建设为指导推进个体道德自我价值实现。
道德自我个性价值实现的起点是确证内在伦理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统一的价值基源:善性、怜悯、互助不仅是纯然的自然主义本性,也是在社会中得以文化基因遗传和现实生活影响的社会本能和人性倾向,以反求诸己致良知、反身而诚固善本的德性修养,提升道德自我自然内在德性;个体自然感性的欲望、情感、需要和利益是生命的存在结构和自我实现要素,以理性主义德性修养建立欲望和冲动的道德合理体系,对情感、需要和利益进行正确调节,实现自我与内在生命自然的道德和谐;以可持续发展伦理为指导,追求个体生态道德觉悟,构建生态人格,实现人与外部客观自然之间的和谐。道德自我的外向价值在于人我、群己关系中的价值推展以及道德实践:中国传统道德哲学中注重于仁爱、忠恕和推己及人的外向价值推展,西方传统社会曾注重人我之间的个性思维与人格独立,但在现代哲学中人我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到理论关注;人我关系当代道德价值在于相互尊重与和谐、情理结合以及人道主义博爱思想。中西方传统思想有过宝贵的社会至上论与整体主义精神诉求;现代西方社会的社会虚无论和个人主义思潮,对社会具有极大的消解与危害;社会主义社会群己关系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实现在于自由联合体中的共同发展,并注重于在民族精神、大同社会理想中实现人与社会的统一。道德自我外向价值推展以道德实践为根本途径,实践理性根据客观环境所提供现有条件、个体的自由量度和主观能力确定主体意志自由和选择责任;道德自我在实践中具有自我立法、意志自律以及在伦理境遇中表现出权变智慧的能力特征;道德自我价值选择和评价注重于动机与效果、手段和目的以及外在舆论与内心良心之间的辩证统一。道德自我以德性修养、精神超越和人格境界的提升为恒久的精神支柱以及价值实现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自我的精神境界追求:先公后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价值观、天人我一体的和谐境界、生命不朽的大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