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检测菌斑生物膜初期形成过程中的变性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和死菌/活菌以及研究菌斑生物膜的立体结构,进一步认识菌斑生物膜的发生发展过程,为龋病、牙周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从牙齿表面获得完整的菌斑生物膜标本,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天然菌斑生物膜形成初期的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血链球菌以及死菌/活菌进行原位的、实时的动态观察,通过连续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研究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血链球菌以及死菌/活菌在天然菌斑生物膜中的空间分布。实验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处理,SPSS11.5统计软件辅助完成;α设在0.05。
研究结果:
1.实验中各时间段的每个标本均在牙釉质磨片上形成菌斑生物膜。
2.菌斑生物膜呈三维立体结构,形态多样。细菌之间可见许多通道和空隙,贯穿整个生物膜。
3.菌斑生物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在菌斑生物膜形成初期的平均扫描厚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h时平均扫描厚度分别为20.43μm、11.5μm、14.76μm,到24h时平均厚度最大,分别为70.25μm、75.4μm、79.98μm。
4.菌斑生物膜形成初期,底层结构稀疏,主要由死菌组成,约占70%~80%;中间层细菌密集,主要由活菌组成,约占40%~70%;顶层结构同底层,活菌较少,约占20%~40%。中间层活菌百分比明显高于内层和外层(P<0.05),内层与外层活菌百分比无差异(P>0.05)。
研究结论:
1.天然菌斑生物膜呈三维立体结构,有一定的厚度;形态多样,具有不均质、开放的特点。
2.菌斑生物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厚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3.菌斑生物膜死菌和活菌分布不均匀,随时问延长,细菌排列逐渐密集,包括丰富的管道系统。
4.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可以快速、灵敏地检测出菌斑生物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血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