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纳西族历史境遇与族群心性为切入点,剖析历史积淀对族群文化抉择的影响作用(第二章),并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纳西人为之自豪的“大文化”与丽江旅游文化中的文化“商品化”现象(第三章);为描摹丽江的旅游抱负与旅游情境下纳西人的族群意识,文中以丽江白沙乡旅游现况为核心考察内容,一方面尝试勾勒丽江宏观旅游氛围之下文化旅游的地方图景(第四章),另一方面则通过族群节日、音乐、宗教等微观地透视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内部展演与外部展演方式(第五章);同时,审视在“主-客”互动关系类型下,旅游民族的形成与旅游人群的诉求,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文化差异、舞台“真实”与族群认同之内在关系的结论性看法(第六章);最后,在田野调查理性与感性认知以及国外理论与案例研究借鉴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思考:
一、对族群历史、文化的追溯性表述与展演,显示出族群对辉煌过去的渴望,而明显地,这种渴望与族群的现在、未来休戚相关。
二、凡套上文化旅游之“红舞鞋”的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势必成为其操弄的旅游资源,而文化差异的旅游表述成功与否,则直接关系到旅游情境下族群边界的维系,此边界正是民族地区旅游的魅力所在。
三、假如文化差异是族群认同与族界维系的一种“牵涉”或结果,那么旅游情境下的“舞台真实”则可被视为族群表达“自我”的某种方式,“舞台真实”的内容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主-客”间那条边界的存在。
四、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的悖论在于:旅游民族联系世界的目的与旅游人群“逃避”世界的目的最终将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