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胰腺癌病人手术后生长抑素应用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研究较少,分析术后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否预防胰腺癌术后胰瘘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同一手术组行胰腺癌手术的82例胰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体尾癌根治性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根据术后有无胰瘘或临床相关胰瘘进行分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Pearsonc2检验对影响POPF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危险因素后,采用二元或多项Logistic回归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胰腺癌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0.05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终点是发生胰瘘和临床相关胰瘘,根据ISGPF定义,胰瘘包括A、B、C级胰瘘,临床相关胰瘘为B级和C级胰瘘;次要终点为术后并发症。结果: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胰腺癌病人共82例,其中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的病人共61例(74%),术后未应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者共21例(26%)。本组总胰瘘发生率45.1%(37/82),其中临床相关胰瘘率18.3%(15/82)。亚组分析显示,胰头癌根治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组胰瘘发生率32.4%(12/37),临床相关胰瘘率18.9%(7/37),未使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组胰瘘率50%(2/4),临床相关胰瘘率25%(1/4);胰体尾癌根治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组胰瘘发生率66.7%(16/24),临床相关胰瘘率25%(6/24),未使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组胰瘘率41.2%(7/17),临床相关胰瘘率5.8%(1/17)。对胰瘘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体重指数BMI、术前白蛋白、术前胆红素、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应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使用时间在胰头癌根治术和胰体尾癌根治术的有胰瘘组与无胰瘘组病人之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4岁VS<64岁,P=0.023)在胰体尾癌根治术的有胰瘘与无胰瘘组病人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头癌根治术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相关胰瘘(B/C级)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均无关(P>0.05)。对住院时间的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后Ⅲ级以上并发症(P=0.024)可能影响胰体尾癌根治术病人的住院时间。生长抑素组病人平均住院总费用及药物费用均高于无生长抑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不能降低胰腺癌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同时也不能降低术后胆瘘、胃排空延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但住院总费用和药物费用有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