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其主要预后因素与细胞起源(COO)(生发中心B细胞亚型(GCB-DLBCL)和活化的B细胞亚型(ABC-DLBCL))有关,以及“双打击”(或“双表达”)、“三打击”(或“三表达”)等密切相关。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亚型,普遍预后不良,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旨在根据Hans,Choi和Meyer(Tally)免疫分型方法对PCNS-DLBCL进行免疫分型,并检测C-MYC、BCL-2、BCL-6等蛋白的多表达情况,以及EB病毒和博尔纳病病毒的感染情况,探究蛋白多表达与COO亚型、预后的关联性和PCNS-DLBCL与病毒感染的关系,以期能进一步阐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4月~2013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19例PCNS DLBCL患者,按照2008年WHO淋巴瘤分类标准筛选病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ABC法)检测BCL-6、CD10、CD5、CD20、MUM1、GCET1、FOXP1、LMO2、BCL-2、TP53、C-MYC、PD-L1、PD-L2等蛋白表达以及C-MYC/BCL-2/BCL-6、BCL-2/BCL-6、C-MYC/BCL-2和C-MYC/BCL-6蛋白多表达情况。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感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博尔纳病病毒(BDV)感染。总结所有病例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特征等资料,根据Hans,Choi和Tally三种免疫染色分型方法对19例PCNS-DLBC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型。结果19例PCNS-DLBCL患者中C-MYC、BCL-6、BCL-2、MUM1、FOXP1阳性率分别为78.9%、78.9%、52.6%、84.2%、84.2%,Ki-67指数为10%~70%,平均值为45%。仅2例(10.5%)患者存在LMO2或PD-L1阳性表达,1例(5.3%)患者存在TP53或CD10阳性表达,所有患者均阳性表达CD20,均阴性表达CD3、CD5、PD-L2。C-MYC/BCL-2和C-MYC/BCL-6双表达阳性率36.8%、57.9%,6例(31.6%)患者呈C-MYC/BCL-2/BCL-6三表达阳性。根据Hans分型标准,17例(89.5%)患者为non-GCB亚型,2例(10.5%)患者为GCB亚型;根据Choi分型标准,19例PCNS-DLBCL患者中15例(78.9%)为non-GCB亚型,4例(21.1%)患者为GCB亚型;根据Tally分型标准,其中16例(16/19,84.2%)患者为non-GCB亚型,3例(3/19,15.8%)患者为GCB亚型。在这三种分类法的基础上,non-GCB亚型患者中,分别有12例(12/17,70.6%)、11例(11/15,73.3%)和11例(11/16,68.8%)患者呈C-MYC蛋白阳性表达;分别有10例(10/17、58.8%),10例(10/15、66.7%)和10例(10/16,62.5%)患者呈BCL-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有13例(13/17例,76.5%)、13(13/15,86.7%)和13例(13/16、81.3%)患者呈BCL-6蛋白阳性表达;7例(41.2%~46.7%)患者呈C-MYC/BCL-2双表达,9例(52.9%~60%)患者呈C-MYC/BCL-6或BCL-2/BCL-6阳性双表达,但只有6例(35.3%~40%)患者呈C-MYC/BCL-2/BCL-6阳性三表达。然而,在GCB亚型患者中,分别有2例(2/2,100%)、3例(3/4,75%)和3例(3/3、100%)呈现C-MYC蛋白阳性表达;分别观察到2例(50%~100%)患者存在BCL-6蛋白阳性表达;2例(11.8%~13.3%)患者存在C-MYC/BCL-6阳性双表达;所有患者BCL-2、C-MYC/BCL-2、BCL-2/BCL-6及C-MYC/BCL-2/BCL-6表达均呈阴性。19例患者EB病毒感染均显示阴性,而在2例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观察到博尔纳病病毒(BDV)主要致病蛋白核蛋白(P40)或磷蛋白(P24)阳性表达。对19例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总体2年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52.6%、17.8%,其中6例C-MYC/BCL-2/BCL-6共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为6~5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而没有共表达C-MYC/BCL-2/BCL-6蛋白的13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为7至1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与不存在C-MYC/BCL-2/BCL-6蛋白三表达的患者相比,存在C-MYC/BCL-2/BCL-6蛋白三表达的6名患者总体说来呈现预后更差的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68)。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MYC、BCL-2、BCL-6阳性与否对患者预后无影响,对应的P值分别为0.972、0.555、0.625,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MYC/BCL-2、C-MYC/BCL-6、BCL-2/BCL-6双表达患者生存分析显示双表达阳性与否对患者预后无影响,各自的P值分别是0.690、0.826、0.770,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NS DLBCL根据其免疫表型分型主要以活化的B细胞亚型(ABC/non-GCB)多见,该亚型可能是导致PCNS DLBCL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PCNS DLBCL与EB病毒感染、博尔纳病病毒感染无明显相关性。此外,本研究中C-MYC、BCL-2、BCL-6蛋白表达及C-MYC/BCL-2、C-MYC/BCL-6、BCL-2/BCL-6蛋白双表达阳性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然而存在C-MYC/BCL-2/BCL-6三表达患者与非三表达患者相比呈现预后更差的趋势,C-MYC/BCL-6/BCL-2蛋白三表达可能是PCNS DLBCL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这将有助于更进一步探究PCNS DLBCL免疫学亚型与预后的关系,同时它能指导我们选择更适当的治疗方式,以提高治疗疗效,从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