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化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将大气中的CO2高效转化为可利用的燃料和化学品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之一。CO2具有很高的热力学稳定性,需要大量的能量输入才能断裂C=O键。同时,CO2还原反应是多个电子的转移过程,反应动力学缓慢,需要在反应过程中加入催化剂,才能有效的降低CO2反应的活化势垒。目前,CO2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将大气中的CO2高效转化为可利用的燃料和化学品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之一。CO2具有很高的热力学稳定性,需要大量的能量输入才能断裂C=O键。同时,CO2还原反应是多个电子的转移过程,反应动力学缓慢,需要在反应过程中加入催化剂,才能有效的降低CO2反应的活化势垒。目前,CO2转化的能量仍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其会引起更多的CO2的排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CO2排放的问题。因此,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温和条件下实现高效的CO2催化转化是目前学术界面临的巨大挑战。机械能是一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其具有潜力作为CO2转化的能量来源。摩擦纳米发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机械能收集装置,具有高电压的特性。本论文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机驱动的摩擦电等离子体,产生高能电子注入到CO2的LUMO能级,可以直接形成CO2-高活性物种,并且将其与催化剂结合,调节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浓度,提高机械能驱动的催化体系的活性和能量效率。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构建摩擦电等离子体耦合催化剂催化转化CO2的体系:将摩擦纳米发电机驱动的摩擦电等离子体与氧化物催化剂相结合,解决了半导体材料与CO2之间电子转移难的问题。采用自旋捕获EPR技术,验证了摩擦电等离子体可以活化CO2产生CO2-活性物质。对部分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了筛选。其中,摩擦电等离子体与催化剂In2O3结合时具有较为理想的催化活性。在放电距离为0.6 mm时,其活性达到0.16 mmol·g-1·h-1,能量效率为8.76%,远高于单独的摩擦电等离子体的催化活性。2.催化剂表面氧空位浓度对CO2催化还原活性影响的研究:以In2O3为反应模型,使用高温氧化还原的方法对In2O3催化剂进行处理,得到三种氧空位浓度不同的In2O3催化剂,分别为H2-In2O3、Bulk In2O3及Air-In2O3。XRD测试结果显示,处理前后In2O3的晶体结构保持不变。SEM和TEM测试表明该处理前后In2O3催化剂的形貌与粒径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EPR、XPS、PL、UV等表征显示,相对于未处理的In2O3,H2条件下处理的In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氧空位浓度,而使用Air条件下处理的In2O3催化剂的氧空位浓度则呈现下降的趋势。随后,对氧空位浓度调节前后的In2O3催化剂在不同放电距离下的催化活性进行测试,在放电距离为0.6 mm时,氧空位浓度更高的H2-In2O3催化剂的CO2催化活性最佳,达到0.20 mmol·g-1·h-1,能量效率达到10.8%。同位素示踪实验表明,产物中的C元素和O元素,均来源于反应气体CO2。反应时间长为25 h的循环实验表明H2-In2O3能够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稳定性。表征测试显示循环反应前后没有对H2-In2O3催化剂产生明显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氧空位浓度更高的催化剂,能够在导带和价带能级之间形成新的能级,更利于CO2-离子的吸附,并且显著的降低CO2-在催化剂表面分解的势垒。在本工作中,我们构建了新型的摩擦纳米发电机驱动的摩擦电等离子体耦合催化剂还原CO2的催化体系。同时,研究了催化剂表面氧空位在该催化体系中作用的相关机理,为后期的CO2催化转化反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肿瘤具有侵袭性强、发病率高和易复发等特点,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医学难题之一。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存在特异性小、全身毒副作用大、侵害性强且缺乏成像示踪等问题,无法满足人们的诊疗需求,因此开发具有优异成像功能的高效纳米试剂用于肿瘤的可视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动力学疗法(Chemodynamic therapy,CDT)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利用芬顿反应催化细胞内源性H2O2生成羟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非金属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合成简单、原料丰富、具有适宜的能带结构和可见光吸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地用做光解水制氢及还原CO2的催化剂。但是g-C3N4作为一种有机半导体,存在电子传输速率较低、对可见光的吸收较弱等问题,且由于其层状结构之间容易发生堆积,导致g-C3N4的比表面积小,催化活性位点少等问题使得g-C3N4光催化剂的光生
量子点(QDs)具有荧光量子产率(PL QY)高、光化学稳定性强、单色性佳、荧光发射峰位随尺寸连读可调,可溶液加工等特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量子点被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领域。深红色(640-680 nm)量子点发光器件(QLED)能够有效提高色彩饱和度,提升照明和显示的性能。目前,深红色QLED的最大外量子点效率已经能够达到20%,但是俄歇复合速率较大,导致器件外量子效率(EQE)在高电流密
新型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Cu2Zn Sn(S,Se)4(简记CZTSSe)因具有带隙可调(1.0-1.5e V)、组成元素丰度高、吸收系数高(>10~4 cm-1)、成本低等优势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光伏器件之一。然而,CZTSSe太阳能电池目前取得的最高认证效率(12.62%)与Shockley-Queisser(SQ)理论效率(32.4%)差距仍然很大。吸收层作为太阳能电池的核心部件,其结晶质量和内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s)具有光谱覆盖范围广、色纯度高、能耗低等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屏幕显示与照明技术。在常规QLEDs器件中作为空穴注入材料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具有的酸性和吸水性,会对氧化铟锡(ITO)电极造成腐蚀进而影响器件的寿命。过渡金属氧化物(Transition Me
锂硫电池具有高达2600 Wh kg-1的理论能量密度,远超过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极限。此外,正极活性物质硫具备资源存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锂硫电池是交通电动化以及大规模储能领域中极具发展潜力的能源存储器件。然而,目前锂硫电池的发展面临着容量衰减严重,循环稳定性差等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正极硫及其放电产物硫化锂导电性差,电化学反应缓慢;多硫化物中间体易穿梭到负极,诱发不良反
Cu(In,Ga)Se2(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带隙可调、高吸光系数等优点,基于真空法的CIGS在2019年效率突破23.35%,拥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真空法成本及能耗高,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相比之下非真空溶液方法能够降低CIGS的生产成本,并且能够采用“卷对卷”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是目前采用溶液法制备的CIGS器件性能仍低于采用真空法制备的同类器件,首先是由于四元体系的复杂性而使得CI
恶性肿瘤(癌症)因其高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低治愈率,目前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外科手术治疗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机体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及治疗效果差、易复发等缺点。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具有侵袭性小、毒副作用低、适用性广等潜在优势。光动力治疗利用光敏剂分子吸收光子能量后,
半胱氨酸(Cys)、同型半胱氨酸(Hcy)、谷胱甘肽(GSH)与硫化氢(H2S),是细胞内含量丰富的生物活性硫化物。它们都含有巯基(-SH),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在调节细胞内环境和维持体内氧化还原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溶酶体是一种具有单层膜结构的酸性细胞器,溶酶体适当的降解功能在调节细胞稳态,如免疫反应、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对溶酶体内生物活性硫化物进行可视化检测,具
研发对丙酮气体具有高灵敏、精确检测的新型传感器至关重要。相比于传统的气相色谱和质谱等技术,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电阻型气体传感器具有成本低、检测速度快、体积小、可便携等优点,在安全生产、环境监测、疾病诊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金属氧化物传感器中,表面活性氧离子的吸、脱附是实现气体传感的重要机制,但活性氧离子的产生属于热激活过程,往往需要较高的工作温度(300-500℃),严重依赖额外的加热单元,这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