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目的:探讨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4年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79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2月~18岁,平均年龄4.92±3.65岁。分析其临床资料、MRI图像及病理表现,测量病灶实质部分的ADC值,并根据年龄、部位及强化方式进行分组,对各组间ADC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79例中,首发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行走不稳、抽搐、癫痫、视力减退、视物模糊、斜视等。其中幕上33例,幕下45例,幕上幕下多发病灶1例。病变位于小脑37例,鞍区21例,脑干8例,松果体区4例,基底节区3例,大脑半球5例,多发病灶1例。根据影像学表现,本组病灶呈实性型46例,囊性壁结节型16例,囊实性型13例,囊性型4例;本组肿瘤实质部分T1WI均呈等低信号,T2WI均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56例呈明显强化,15例呈环形、斑片状、条状、结节状强化,6例呈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75例瘤周水肿轻或无(占94.94%),9例见明确钙化(结合CT),5例出现软脑膜播散,5例神经纤维瘤病1型患者。本组中影像学表现典型者47例(占59.49%),不典型者32例(占40.51%)。本组78例(98.73%)DWI表现为等、低信号,ADC值为(1.647±0.315)×10-3mm2/s,按患者年龄、病灶部位、肿瘤形态及强化程度分组,各组P值均>0.05,无统计学差异。病理学上,本组肿瘤镜下均见组织双极性分布,致密区及疏松区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可见血管增生程度不一,部分呈肾小球样改变、透明样变性及血管瘤样变,肿瘤内出血、钙化与影像学所见一致。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小脑及鞍区。肿瘤呈典型表现占半数以上,为囊性壁结节型和实性型肿块,且实质部分显著强化,瘤周水肿轻或无。不典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也不少见,影像学表现呈现多样性,包括囊实性或单纯囊性肿块、肿瘤内钙化或出血、不典型强化方式、软脑膜播散及多发病灶、显著瘤周水肿。这些不典型表现与肿瘤的疏松区和致密区所占比例不同、血管增生程度不同等相关。DWI等低信号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ADC值与患者年龄、病灶部位、肿瘤形态及强化程度无关。第二部分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S表现目的:探讨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表现。材料与方法:本部分研究收集了我院2009年至2014年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且术前行1H-MRS检查的患者3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7月~13岁,平均年龄为5.61±3.61岁。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并测量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胆碱(Cho)峰、肌酸(Cr)峰、乳酸(Lac)峰、脂质(Lip)峰,计算NAA/Cr、Cho/Cr、Cho/NAA、NAA/Cho比值,并根据年龄分组,对各代谢物浓度的比值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33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S均表现为Cho峰升高,NAA峰降低。其中15例可见Lac峰,9例可见Lip峰。29例的Cho/NAA比值>1,其中16例Cho/NAA比值>2,肿瘤Cho/NAA平均为2.396±0.947,最高值为4.610;NAA/Cho平均为0.489±0.206,最低为0.213;NAA/Cr值范围为0.482~6.425,平均值为2.047±1.630;Cho/Cr范围为0.96~8.5,平均值为2.747±1.943。<2岁和≥2岁两组间的NAA/Cr值、Cho/Cr值、Cho/NAA值、NAA/Cho值比较P值(双侧)均>0.05,认为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约半数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S具有特征性表现,即肿瘤Cho/NAA比值升高明显,其值大于2,甚至大于4,平均值为2.396±0.947。部分可出现Lac峰,偶可见Lip峰。由于这部分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S表现与恶性肿瘤相似,因此,不能仅根据MRS表现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需要结合MRI常规序列、DWI及ADC值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