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演出领域,过去由于团体的数量有限,且演出质量和数量都不能完全达到要求,使得以山西农村为代表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文化娱乐供给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村镇节庆演出已经成为农村地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山西村镇人民群众可以获得精神愉悦的途径相较经济发达地区就明显偏少,再加上此类地区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所以导致这里的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真空”状态。农村文化市场的真空,很快就吸引了民营资本的进入。这里所指的“民营资本”是私人的、纯粹以赢利为目的个体演出群体,这种演出群体大多规模较小,人员少,多数演职员身兼多职,并且生存能力较强。这些被俗称为“草台班子”的个体演出群体其实有着比较“成熟”的发展史。他们瞄准了改革开放后日益繁荣的文化活动和人民群众如饥似渴般的文化消费需求之间的落差,完全凭借个人的能力来进行策划、组织。尽管此类演出团体还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演出组织,还缺乏严格的监管和业务指导,还存在着非常多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他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丰富了“文化饥渴”地区群众的文化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瞄准村镇节庆演出市场的团体或个人以其敏锐、果敢的市场嗅觉,灵活、创新的运作模式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关注农村演出市场的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村镇演出常有的形式、草台班子(即民营演出团体)的概念界定、刚性需求、本体特色、营销渠道及管理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山西村镇节庆演出市场进行研究。
村镇节庆演出的民营团体应该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己任,扬长避短,发扬自己在项目运作、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改正自身不合理、不规范运作之处,在清醒认识自身定位的前提下,积极加入到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潮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