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自2013年证券公司推出股权质押业务以来,凭借融资成本低、速度快的优点,其逐渐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首选的融资方式,与此同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当企业股价下跌至股权质押合同的“预警线”与“平仓线”时,金融机构会强制卖出控股股东质押的股份,导致质押股东面临丧失企业控制权的风险。为避免该风险,控股股东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稳定股价,但该行为会使财务信息质量下降,扰乱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而商誉作为一项会计科目,其初始确认与后续计量均依赖于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可能会给盈余管理留下“空间”。因此,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是否会对商誉减值的计提造成影响?如何抑制控股股东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依据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内控有效性理论等对内部控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商誉减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选取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回归法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商誉减值计提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内部控制对股权质押与商誉减值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商誉减值计提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高质量内控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商誉减值计提程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具有反向调节作用。(3)相比于重资产经营结构公司,在轻资产经营结构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商誉减值计提间表现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4)当控股股东选择将质押资金用于股东自身或第三方时,股权质押比例与商誉减值计提程度的负相关关系较为明显,但该负相关关系在质押融资投向为被质押公司时并不显著。最后,基于以上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了明确股权质押披露明细、完善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划分重点关注行业及企业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