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雌性双斑蟋最终腹神经节(terminal abdominal ganglion,TAG)中的第5簇细胞群(clusterV,CL-5)背部不成对中间神经元(dorsal unpaired median,DUM)末梢的详细分布情况以及具有DUM神经元末梢分布的产卵瓣驱动肌进行研究,结合产卵过程中产卵瓣驱动肌的收缩方式,初步探讨DUM神经元末梢在产卵瓣驱动肌上的分布规律及生理作用。
方法:使用亚甲基蓝活体染色法,研究N7-1神经分支的细小分支分布情况,N7-1神经分支支配的产卵瓣驱动肌的位置、走行及形态;通过氯化镍逆行染色法,研究CL-5群DUM神经元末梢在产卵瓣驱动肌上的具体分布情况;运用玻璃微电极记录法,胞外记录产卵瓣驱动肌的电生理活动。所得各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双斑蟋TAG中N7-1神经分支主要支配产卵瓣驱动肌,包括N7-1a和N7-1b两条分支。N7-1a发出两条细小分支N7-la-l和N7-la-2分别支配M4和M7肌;N7-1b发出三条细小分支N7-1b-1、N7-1b-2和N7-1b-3分别支配M5肌、M6肌以及总输卵管。M4肌起始于第九背板前部的边缘,终止于第二载瓣片,水平纵向走行;M5肌起始于第二载瓣片,终止于腹产卵瓣后侧部,水平横向走行;M6肌起始于第一载瓣片,终止于背产卵瓣的前部末端,水平斜向走行;M7肌起始于第九背板的侧面,终止于内产卵瓣后侧部分。
每块产卵瓣驱动肌上具有末梢分布的DUM神经元的个数是不同的。在M4肌上具有末梢分布的DUM神经元只有1个,在M5、M6肌上具有末梢分布的DUM神经元都为5个,在M7肌上具有末梢分布的DUM神经元为3个。
具有CL-5群DUM神经元末梢分布的四块产卵瓣驱动肌都具横纹,均属于体壁肌。在四块产卵瓣驱动肌上记录到为维持肌肉张力而产生的成簇的爆发式自发放电单位, M4肌的胞外放电幅度大但持续时间短,M5、M6肌的胞外放电幅度小但持续时间长,M7肌的胞外放电幅度和持续时间均居中。
结论:雌性双斑蟋TAG中CL-5群DUM神经元作为一个群体,它们末梢对靶器官的分布并不是以群为单位的,末梢分布于不同靶肌肉的DUM神经元个数各不相同。 CL-5群DUM神经元末梢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含有快肌纤维多的肌肉上,对其进行末梢分布的DUM神经元少;含有慢肌纤维多的肌肉,对其进行末梢分布的DUM神经元多。这一规律表明DUM神经元对慢肌纤维的调节作用较强,即DUM神经元可以调节慢肌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