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传统农业区域与畜牧业区域相交汇和过渡的地带,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类型,主体部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连接着区域内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食物生产系统,蕴含着巨大的生产潜力,其中县(旗)域范围内人口总数占内蒙古自治区一半以上,土地面积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同时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促进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社会稳定以及民族团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这一地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它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分析,试图探索一条农牧交错带地区如何既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县域经济,又能保持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研究针对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经济制度和经济文化类型发展演变的历史以及区域内自然、经济发展特征的研究,分析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调整优化方向、布局和对策,为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不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要走农牧结合的发展道路;走生产经营和生态建设并重,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地区特色的乳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确立其为主导产业,通过走产业化道路,带动相关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内蒙古经济整体的发展。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往学术界对农牧交错带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地理学、生态学等视角展开的,对分布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县域经济的关注较少,尤其是对农牧交错带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加快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县域经济发展刻不容缓,但发展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和牺牲资源及生态环境,要全面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壮大县域经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