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应急值守职能履行的问题与对策——以N市政府应急办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i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突发事件处置职能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应当建立24小时值守应急制度。建立这个制度,是为了通过预测、监测等技术对突发事件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和预判,及时评估各种突发事件的危险程度,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全面、准确的报送出去,为整个城市应急系统的运行提供起始数据,为上级机关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并妥善处置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政府应急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从而有效地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或者缩小突发事件发生的规模,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一个完整的应急管理过程包括了三个阶段:危机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应急值守工作对应的是应急管理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危机预警,它具有以下功能:信息搜集、信息监测、信息传递(包括汇报、通报)、信息分析、信息识别、信息确认、信息发布等。危机预警的关键,一是要制定相应的危机分类、分级标准,一旦发掘到相关的事件征兆便可根据既有的突发事件标准进行分类和判断;二是要做到信息高度共享,从而提高对信息分析、管理和传递的科学性和效率。  戴维盖布勒认为,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与应急处置相比较,通过应急值守来实现危机预警是一种更加经济的方式。但是在我们的应急管理活动中,应急值守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绝大部分地区的应急值守还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无论是人员配置、硬件配置、信息报送方式都几乎没有受益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跟时代明显的落差让笔者感到颇为遗憾。然而高速发展中的城市产生了越来越激烈的矛盾,突发事件以高频率、复杂化、大规模发生的态势不断刺激着各级政府的神经,考验着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限制着城市和地区的发展。  通过对N市各级政府应急办的采访,分析N市及其县(区)应急值守现状,笔者认为N市应急值守根本就无法实现它应有的主要功能。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由于现有的机构、制度、功能设计、人员结构、运转制度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笔者希望借鉴发达地区以及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针对现有的缺陷一一提出对策:公开招聘、合理提升就业人员待遇、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常规化、突发事件预兆分类分级、设备资金保障、科学制定机构定位和运转机制等。希望本文为N市的应急值守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为N市应急值守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可期待的方向。
其他文献
目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迅速提高,但与国外相比,一些因素还制约着我国企
政府作为公民权力的委托执行者,理应按照公民的利益要求,从保证公共利益的基本点出发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应坚持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但在现实的公共管理实践中,一些公共
摘 要:以1987-2009年度数据为基础,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分析我国技术市场成交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在VAR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市场成交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术市场 协整分析 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从“十八大”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为依托来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到“十九大”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