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超声双重造影与胃增强CT在诊断胃胃肠道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胃超声双重造影(DCUS)与胃增强CT扫描对诊断胃胃肠道间质瘤(GST)的临床价值。  方法:  1、收集分类2013年02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1胃胃肠道间质瘤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术前均行胃超声双重造影及胃增强CT检察。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为胃胃肠道间质瘤。  2、接受超声双重造影检察时,空腹8-12h以上,检查前应用药物抑制胃肠蠕动。被检时喝下充盈剂,同时超声科医师嘱被检者依次采取合适体位以便对胃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查。发现病灶被检者需要注射造影剂,使超声科医师能对肿瘤的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进行更准确的观察。  3、接受胃增强CT检查时,一般需要禁食5h,扫描前应用药物抑制胃肠蠕动,嘱被检者适量饮水,扫描时需要屏气。先行256层CT平扫,然后静脉注射显影剂,每隔一段时间行256层CT扫描,最后再图像重建。  4、将胃超声双重造影与胃增强CT诊断结果分别与术后常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准确率,并进行互相比较。  结果:  1、胃超声双重造影、胃增强CT对胃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1%(30/41)和90.2%(37/41),  2、胃超声双重造影对低危型胃胃肠道间质瘤和高危型胃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8.0%(17/25)和93.7%(15/16)  3、胃增强CT检查对低危型胃胃肠道间质瘤和高危型胃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5%(23/25)和87.5%(14/16)  结论:  1、胃增强CT在胃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诊断方面较胃超声双重造影有更准确的意义;  2、胃超声双重造影在间质瘤的定位诊断方面较胃增强CT更有意义;  3、在低危型胃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胃增强CT较胃超声双重造影有明显优势,在高危型胃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胃增强CT与胃超声双重造影准确率无明显差异;  4、两者相结合对诊断胃胃肠道间质瘤有重要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收集不同类型伴有下腰痛(low back pain)Modic改变(Modic Changes)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术后复查腰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影像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研究显示,免疫反应和炎症机制共同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免疫炎性机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AS斑块的不稳定
目的:  通过观察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恢复期血清和正常儿童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和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川崎病血清和趋化因子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
目的:  1.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及高氧对新生大鼠肺发育的影响。  2.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