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圈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方式,它主要从当地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需要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大区域的城市圈一般都包含有原材料生产区、能源生产区、加工区和农业基地,从而构成一种综合产业圈。中国的一些城市圈已具备这一特点,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下游综合产业圈,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综合产业圈,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综合产业圈。按城市圈这一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地区的综合优势、有利于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的专业化协作,能够使整个区域的整体功能得到很好发挥。“中部塌陷”,或者说武汉的“沦落”,是反映湖北经济发展不断下滑的一面镜子。近年来,湖北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其他省市相比显得缓慢,甚至落后于同属中部的河南省。2007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获批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还有长株潭城市群。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无疑对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湖北经济的振兴、中部崛起的实现意义重大。如何以“两型社会”的建设为契机,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促进中部的早日崛起成为当前各界迫切关注的话题,也是此文的创作点。在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如何正确定位,解决协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合作,创造有利环境,对促进武汉城市圈又好又快地发展意义深远。本文的写作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简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全文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叙述,主要解决理论问题,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重点叙述了地方政府协同理论、城市圈概念、“两型社会”介绍、武汉城市圈的相关情况。第三部分提出问题。通过事实论据,指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难题,对我们今后工作的关注点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第四部分通过比较的视野,借鉴长江三角洲地方政府协同实践,日本东京城市圈的地方政府举措及美国纽约城市圈地方政府的协同治理实例,让我们对武汉城市圈各地方政府应从何处努力有了一个较明确的认识。第五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问题,采取仔细研究,各个击破的方针,对解决“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优化协同治理问题,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结语部分总结与归纳全文的研究成果,也对武汉城市圈的建设提出了相应期望。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集中体现如下:(1)研究主题新颖。针对国家出台不久的“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点,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从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角度研究,完全不同于以往纯经济问题的研究视角。(2)研究方法多元化。本文为了使相关问题更加清晰明了,在文中运用了不少的案例分析方法,直观透彻,使读者一目了然;还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国内外同类城市圈问题的比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3)模式构建的特殊性。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的协同治理只是一个方面,其建设离不开广大市民、企业、社会团体的广泛支持,因此这一模式具有极大的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