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蒙皮为代表的航空薄壁件具有外形复杂(自由曲面)、结构尺寸大(机身蒙皮达10 m)、薄壁弱刚性(厚度仅2 mm)等特点,目前制造企业普遍采用肉眼定位/手工切边方式去除蒙皮毛坯边缘加工余量,存在人因误差大、边缘轮廓加工精度低、装配后对缝间隙难控等问题。视觉引导的机器人加工具有视觉定位精准、大范围操作灵活、可多机协同作业等技术优势,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手段,但测量-加工系统部件的多元性、蒙皮实际装配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型复杂零件机器人加工理论与技术(No.51535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融机器人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双机器人协同测量手-眼标定与运动规划(No.916481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飞机蒙皮零件机器人铣削切边在位测量与数据处理(No.520752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蒙皮为代表的航空薄壁件具有外形复杂(自由曲面)、结构尺寸大(机身蒙皮达10 m)、薄壁弱刚性(厚度仅2 mm)等特点,目前制造企业普遍采用肉眼定位/手工切边方式去除蒙皮毛坯边缘加工余量,存在人因误差大、边缘轮廓加工精度低、装配后对缝间隙难控等问题。视觉引导的机器人加工具有视觉定位精准、大范围操作灵活、可多机协同作业等技术优势,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手段,但测量-加工系统部件的多元性、蒙皮实际装配变形的非刚性、加工路径生成数据的离散性,使得各部件之间位姿参数标定与误差补偿难、曲面变形映射与边缘加工余量计算难、刚度/灵巧度约束下加工路径光顺性控制难,已成为制约视觉引导的机器人加工技术应用的主要难题。为此本文围绕系统位姿参数标定与误差补偿、测点曲面重建与边缘加工余量计算、刀具轨迹生成与机器人姿态优化等开展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机器人测量-加工系统多单元之间位姿变换矩阵同步标定数学模型AXB(28)YCZ,提出封闭式求解与数值迭代求解两种测量-加工系统位姿参数同步标定方法,实现了机器人测量加工系统手-眼坐标系、基坐标系、末端-工具坐标系之间位姿变换矩阵的同步高效求解;定义并数学证明了标定方程AXB(28)YCZ不可解的5条引理,提出测量-加工系统标定过程末端姿态优化选取方法,解决了实际应用时由于机器人末端姿态选取不当导致的位姿参数同步标定方程求解奇异问题。(2)推导加工机器人各关节运动学误差与各单元位姿参数标定误差引起机器人末端微分运动的定量表达式,构造由待辨识位姿误差(包括机器人关节运动学误差矢量和各单元之间位姿参数标定产生的位姿误差矢量)组成的广义运动学误差矢量,提出考虑关节运动学误差补偿的多单元之间位姿误差线性辨识与精确补偿方法,解决了机器人测量-加工系统标定精度受限于机器人关节运动学误差的本质性难题,仿真实验中经辨识与补偿后测量-加工系统位姿参数标定误差降低约85%。(3)定义蒙皮待装配空位曲面重建的边界-骨架几何约束条件,提出基于任意形状内轮廓边界测点的初始曲面快速重建方法,并进一步建立考虑外部作用力、曲面薄板刚度、内轮廓边界特征约束、狭长骨架特征约束等因素的曲面变形优化模型,实现了待装配空位曲面网格模型的精确重建;建立以测地距离为固有几何特征描述符的曲面规范型高效计算模型,提出基于曲面规范型三维匹配与精细化投影的曲面非刚性映射方法,实现了纯弯曲变形条件下蒙皮毛坯边缘加工余量的精确计算。(4)以蒙皮毛坯曲面网格模型和边缘加工余量点为输入数据,提出基于双NURBS曲线最小二乘拟合的刀具轨迹生成方法,生成初始刀具运动轨迹直纹曲面,并进一步建立刀具轨迹光顺优化-偏差控制同步操作目标函数,解决了由测点直接生成机器人加工路径存在的刀具路径点与刀轴矢量抖动问题;建立以末端位姿冗余转角γ为自变量的机器人刚度与灵巧度同步优化目标函数,并采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最优机器人姿态,生成了同时满足光顺性、刚度与灵巧度要求的机器人加工路径。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依托团队搭建的机器人测量-加工系统完成了双机器人系统同步标定、蒙皮边缘加工余量精确计算与光顺加工路径生成实验,验证本文所提位姿参数标定与光顺路径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某型号飞机口盖蒙皮样件铣边、某型号客机平尾蒙皮样件铣边、某型号客机翼身装配垫片样件铣削,加工后蒙皮样件边缘轮廓误差和垫片样件厚度误差可满足应用技术要求。
其他文献
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新兴的多孔有机-无机复合晶体,相比其他传统多孔材料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如极高的孔隙率、极大的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孔径、多样性拓扑结构等,在多相催化、气体储存与分离、化学传感、药物运输、环境净化等方面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MOFs宏观上多为微晶粉末,具有本征脆性、不溶性、成型困难等问题,使得其难以加工成宏观组装体材料,而这限制了进一步商业化应用。此外,不同微纳尺度的组织
汇聚板块边缘镁铁质岩浆岩通常记录了俯冲地壳物质再循环,是研究俯冲带不同类型壳幔相互作用、俯冲带构造演化和造山带地幔性质的重要载体。位于中亚造山带中国境内西南端的西天山被认为是古亚洲洋的分支在俯冲消减过程中由多陆块、岛弧、海山和增生杂岩发生碰撞或者拼贴的产物。伊犁-中天山板块自早古生代以来受到了北部北天山洋板片俯冲、南部南天山洋板片俯冲的影响,是研究不同类型壳幔相互作用的理想区域。伊犁-中天山板块南
自旋热电子学作为热电转换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成为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该学科是在传统的自旋电子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考虑材料或器件内的温度梯度而非电势梯度,研究热与电子的自旋以及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核心研究内容有自旋Seebeck效应(Spin Seebeck Effect,SSE)、自旋帕尔贴效应(Spin Peltier Effect,SPE)以及自旋热电转化机制等
本文尝试以冯契先生提出的“仁智统一”观点为视角重新解读戴震哲学。相较西方近代以来流行的狭义认识论在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间形成的冲突关系,“仁智统一”强调伦理学(或“人道原则”)与认识论(或“理性原则”)间的统一而不可分离关系,一方面,它强调人的道德规范是根据理性原则来的,讲伦理学离不开认识论的角度;另一方面,它认为认识的过程就是德性培养过程,不能脱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来谈认识论。“仁智统一”
近年来肝脏被认为是重要的区域性免疫器官,具有独特的血窦结构和维持机体稳态的特点,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固有免疫系统作为机体的先天性防御体系,对于机体防御外源性病原菌的入侵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卵黄囊发育而来的巨噬细胞分布于机体各组织器官,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调节。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是卵黄囊发育而来定居肝脏的巨噬免疫细胞,约占机体固有巨噬细胞总数的80%
沿面闪络现象严重影响电力设备安全,进而危害着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对沿面放电的状态进行准确检测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沿面放电是一个涉及声、光、电、热的多成分粒子、多物理化学过程、多时间空间尺度的复杂过程,因此放电状态的综合评价存在指标的选取和组合的问题。以往的无接触测量方法多集中在特高频电磁波、紫外图像形态、光谱谱线分析等方面,对可见光数字图像的研究较少;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放电可见光照片相对紫外
CO2直接电解还原技术可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通过资源化利用CO2实现碳减排,同时缓解可再生能源时空供需矛盾、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目前该技术与实际应用需求仍有差距,存在以下问题:阴极催化剂催化活性低、稳定性不足;电解器电流密度低、能耗高;阳极催化剂多采用贵金属、成本昂贵。据此,本文基于催化剂的制备及再生等先进电极制备工艺和流动池的设计及自制,系统探究了电解池性能关键影响因素。主要研究
时间是目前计量准确度最高的物理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时间计量准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秒”从以特定历元下的地球公转周期为定义的“历书秒”发展到以133Cs原子基态超精细能级跃迁对应的振荡周期为定义的“原子秒”,时间计量装置也从日晷发展到了原子钟。随着原子钟技术的发展,铯原子喷泉钟将时间测量精度提高至10-16量级,并凭借其准确度高、长期稳定性好的优势承担着基准
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严重,颗粒物(人们俗称的PM2.5和PM10)作为排放中的重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仅与其在大气中的浓度相关,还与颗粒物的粒径大小有密切关系。然而,现有的火电厂等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监测技术仅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无法给出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由于缺乏准确的颗粒物粒径和质量在线监测技术,目前还难以准确、全面地评估固定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的危害性。因此,需要研发
铂(Ⅱ)配合物具有独特的平面几何构型和丰富的激发态结构,可通过分子间较强的Pt…Pt及π-π相互作用自组装,产生特殊的金属-金属-配体电荷转移激发态。由于激发态寿命长、发光量子产率高、斯托克斯位移大、抗光漂白性能好,且发光行为动态可调,铂(Ⅱ)配合物已在生物成像、电致发光、光催化和光动力学治疗等前沿研究领域得到重要应用。将铂(Ⅱ)配合物液晶化,并与全息高分子材料复合,对拓展配合物的功能应用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