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质押是一种将所持股权作为质押物以获得融资的手段,自2013年国家允许券商开展股权质押业务后,我国的股权质押规模大幅度上涨,发展十分迅速,给我国微观企业行为和宏观资本市场都带来深远影响。然而,股权质押的风行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随着大股东将所持股权质押出去,其控制权转移风险增高,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加深,此时大股东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随之增加。股权质押除本身带有杠杆风险外,也会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其经济后果值得深入研究。近年来,国家一直在着力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对企业来说,维持一定水平的研发投入是必要的。然而,股权质押后,为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大股东有倾向进行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而削弱研发投入;或因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加深,忙于转移资产“掏空”公司谋取私利,而不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公司本身的长期发展上,导致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本文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对股权质押抑制企业创新的过程和公司治理如何发挥调节作用进行理论推导,然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首先检验了股权质押与研发投入的相关关系,然后分别加入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高管激励因素,考察公司内部治理对股权质押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从理论上丰富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在实务中为企业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防范风险做出参考,也为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主要创新点。第二章分别对国内外研究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相关关系和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创新相关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述评。第三章包括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首先对股权质押、公司内部治理和企业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并提出假设。第四章为研究设计部分,包括数据来源和处理、变量定义及含义和模型设计部分,本文选取了 2007年-2017年A股上市公司,采用stata14.0进行数据处理及后续的回归分析。第五章为回归结果分析,展示了对样本数据的检验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和进一步分析,为前文做出的假设提供了数据支持。第六章包括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且根据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研究局限性和对未来的展望。本文研究发现,股权质押的确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且公司股权制衡度越强,抑制作用越强,高管持股比例越高,抑制作用越弱;当股权集中度低于50%时,股权制衡的负向调节作用和高管持股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当股权集中度高于50%时则都不显著;在股权质押抑制企业创新时,公司董事会治理中的小规模董事会能够一定程度上削弱该抑制作用,但是结论不够稳健,独董占比和两权是否合一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调节作用。可见我国的股权结构和高管股份激励制度都对大股东私利行为有显著影响,应将股权集中程度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并鼓励高管的股权激励机制,同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董事会治理制度,此外,股权结构治理总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顾此失彼,因此有关部门更应从加强外部监管等角度实现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本文为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规范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建议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股权质押业务的规范,警惕其带来的隐藏风险,维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保证其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