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多数伴有外耳道闭锁,治疗上有恢复听力和外观的双重要求。对于先行听力重建的患者,重建的外耳道口占用并破坏了乳突区大部分皮肤,整形医生难以充分利用乳突区皮肤进行耳廓再造,扩张器埋置的位置被迫向颈部下移,形成的皮瓣偏下,以其再造耳廓时,自然的位置皮瓣不能覆盖耳廓支架的上部,而下部份的皮瓣则较充裕,使得耳廓上部份只能靠植皮解决,这样再造出的耳廓无论皮肤色泽还是耳廓的细微结构都不令人满意;同时外耳道口占据了耳轮上脚的位置,使再造耳廓的位置被迫向后移,与健侧的耳廓很难保持对称;外耳道成形术可能会伤及耳后动脉和颞浅动脉,影响到二期手术皮瓣尤其是颞浅筋膜瓣的血运。给全耳再造手术带来很大困难。
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2001年以来我科对25例(25耳)听力重建术后的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者行全耳再造术,手术分二期:一期:耳科医生先行单纯外耳道成形术或外中耳成形术,同期或不同期在耳后乳突区及颈部埋植皮肤扩张器;二期:再造耳廓,以扩张的乳突区及颈部皮瓣复合耳后筋膜瓣或颞浅筋膜瓣包裹支架(Medpor支架或自体肋软骨支架)再造耳廓。术后随访1-5年,观察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
结果:18例患者一期愈合,7例支架有外露;其中应用MEDPOR支架16例,外露3例(18.75%),自体肋软骨作支架9例,外露4例(44.44%;颞浅筋膜瓣15例,支架外露2例(13.33%),耳后筋膜瓣10例,支架外露5例(50.00%)。全部外露病例均经修复后愈合,外形良好。
本方法的改良之处:首先我们和耳科医生术前讨论手术方案,尽量将外耳道口的位置设计在靠前的相当于正常的耳甲腔的位置,尽可能少破坏乳突区皮肤,再造耳廓时将掀起的乳突区颈部皮瓣尽量向上向前旋转,这样可以完全覆盖再造耳廓的前面,使再造的耳廓位置前移;一期手术切口宜选择在发际内,注意不要伤及耳廓及乳突区的主要供血血管,取弧形切口,以免影响二期手术的皮瓣血运;为进一步降低外露率,在兼顾外形的情况下,我们主张在扩张乳突区颈部皮肤的基础上,采用颞浅筋膜瓣包裹整个支架,利用大面积的颞浅筋膜瓣,无张力地覆盖整个支架的前、后面,在此基础上,再以扩张的乳突区皮肤无张力覆盖耳廓的前面,让其处在自然回缩状态,然后切取下腹部皮肤,修成全厚皮片覆盖其余裸露的筋膜瓣。
因此,通过将形成的乳突区颈部扩张皮瓣向上向前旋转,可以矫正听力重建术后再造耳廓位置偏后的缺点,同时,可以使扩张的皮瓣覆盖整个耳廓的前面,使再造的耳廓前面获得色泽一致,弹性良好的皮肤覆盖,获得良好的外形,同时降低外露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但是该方法应用时间相对较短,需要进一步长期随访观察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改进,做到创伤最小,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