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荷人脑胶质瘤裸鼠瘤体中CD133阳性的胶质瘤干细胞(GSC)的含量及分布特点,并探讨肿瘤大小与GSC含量的关系,为后续开展胶质瘤干细胞的MR分子成像研究奠定工作基础。材料和方法鼠龄4~5周、体重15~20克的BALB/c裸小鼠30只,胶质瘤干细胞株SU2细胞经培养后接种至裸鼠腋部皮下,观察成瘤情况。按照成瘤后肿瘤长径,分为5mm组和10mm两组。MRI(常规T1WI、T2WI,增强T1WI)扫描观察结束后处死动物摘取肿瘤,分为两等份,一份行CD133阳性GSC的流式细胞检测,另一份行免疫组化,分析CD133和nestin阳性GSC在瘤体内的含量、分布以及与肿瘤大小的关系;此外,CD34标记Weidner法测肿瘤MVD,分析CD133阳性GSC的含量与MVD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CD133、nestin阳性细胞和MVD含量分别进行t检验,CD133阳性细胞与MVD的相关性用直线相关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0只裸鼠腋下接种SU2细胞后,30例均成瘤,其中4例在MRI扫描中因麻醉意外而死亡。6只因肿瘤最长径大于10mm而被剔除,余下的20只裸鼠中,肿瘤长径5mm、10mm者各10只,纳入本研究。(2)MRI显示肿瘤呈椭圆形,T1WI上与肌肉信号相仿,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两组均有强化,10mm组部分可见瘤体内坏死无强化区。(3)CD133、nestin阳性GSC的含量随着肿瘤的增大而减少(t=3.23,P=0.005)。(4)流式细胞检测CD133阳性GSC含量,5mm组为5.03±2.53(%),10mm组为2.42±0.79(%)。免疫组化测得CD133阳性GSC含量,5mm组为4.02±1.15(%),10mm组为2.74±0.51(%),两种方法所得CD133阳性细胞含量无差异性(t=1.15P=0.27,t=1.14P=0.27)。(5)CD133阳性GSC多位于肿瘤边缘且多分布在较大的血管周围,可呈巢状改变,聚集成堆。肿瘤直径越小,GSC含量越多,干细胞巢出现的现象越多。肿瘤中心区域GSC较少。(6)肿瘤越大,MVD含量越少(t=3.16p=0.005)。CD133阳性细胞含量与肿瘤MVD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562,P=0.091)。结论(1)SU2细胞株裸小鼠腋部皮下接种,成瘤率高且稳定,可作为研究CD133阳性GSC MR分子成像的动物模型;(2)CD133阳性GSC含量随着肿瘤的增大而减少;(3)CD133阳性GSC分布于肿瘤边缘血管周围。(4)CD133阳性细胞含量与MVD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