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地区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调查及gB、gD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狂犬病(PR)又称为奥耶斯基氏病(Aujeszky’s disease AD)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呈全球性流行。猪是PRV的天然贮存宿主,在猪群的传播中起关键作用。临床上主要引起种猪的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的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PRV宿主广泛,除猪外能感染多种动物,同时也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的原发性病原之一。因此,了解PR的流行情况并研究其病原,对防制该病和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应用检测PR野毒抗体的gE-ELISA方法,对2012年-2013年龙岩地区395个规模化猪场9360份血清样本进行PR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猪场的平均阳性率为43.3%,检测血清的平均阳性率为22.7%,其中后备母猪为5.3%、母猪群为25.8%、哺乳仔猪为12.5%、保育猪为14.4%、公猪为12.6%、商品猪为12.8%。结果表明PRV在龙岩地区规模化猪场是普遍存在的,应引起重视。  参考已发表文献合成gB、gD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无菌采集疑似感染PR猪的脑部、淋巴结、肾脏等组织,提取病毒DNA作为模板利用降落PCR的方法进行gB、gD基因片段的扩增,预期扩增的长度分别为600 bp、677 bp;用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目的片段,将纯化后的目的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转化到大肠杆菌DH5a中;经含氨苄的培养基培养并挑出单克隆菌落提取质粒,经PCR和酶切鉴定为阳性的菌液送往上海生工测序。采用DNAStar软件对10株PRV流行株gB、gD基因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上发表的12株PRV分离株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的比较分析,并绘制基因进化树。结果表明,10株PRV流行株毒株gB、gD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很高,分别为98.2%-99.8%、93.0%-97.0%。gB基因与国内外发表的参考分离株核苷酸的同源性在72.4%-98.9%之间,氨基酸推导序列的同源性在62.4%-97.9%之间;gD基因与国内外发表的参考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0.3%-100%,氨基酸推导序列的同源性为74.1%-100%。遗传进化树显示,10株PRV的流行株遗传关系较近,其中与Ea、Min-A株核苷酸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1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