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针对食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的现实,在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2015年2月9日汪洋副总理谈到“我国农业已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阶段,要坚持依靠创新驱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主体最主要的经营活动就是农产品的供应。以创新为驱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重要任务就是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活动,即创新农产品的供应模式。本文在食品安全管理的视角下,在保障和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和构建我国农产品供应新模式。梳理相关理论成果,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实地调研各类农产品供应主体,运用回归模型分析调研数据,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产品供应模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间的关系,设计农产品供应的仿真环境,通过仿真实验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上述研究,综合研究成果,设计并构建我国农产品供应新模式的发展思路和具体建议,研究内容如下:总结发达国家经验,分析我国农产品供应现状,为新模式构建,既提供了非常可借鉴的先进经验,又找出了问题分析的理论依据。湖北省武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从2010至2013年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因此,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该市的农产品供应实践展开研究。调研走访各类型的农产品供应主体,从安全管理、组织管理、供应管理等角度分析了具有代表性供应主体的供应活动,总结了其优缺点和改进办法,形成了模式分类思路,为理论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素材。综合分析武汉市调研成果,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各类农产品供应模式进行了理论界定,对各类模式的运行方式、主要特点和安全农产品的供应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武汉市为例,对各模式的市场形势、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评估。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找出各种模式在组织内部结构、生产经营运行方式、安全服务保障等方面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研究出了各种模式运行的内在规律,为构建新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产品供应主体规模、人员素质、经营状况、生产管理、政府监管等角度,对各类农产品供应模式中影响安全供应的因素展开研究,发现,对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安全供应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包括:企业级别、企业资产总值、企业基地占地面积、企业生产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负责人教育水平、员工平均文化水平、企业是否自有基地和企业自有基地是否获得相关认证;对农民合作社安全农产品供应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包括:农民合作社示范级别、农民合作社户均种养殖规模、农民合作社是否统一销售品牌,农民合作社是否具有质量认证、农民合作社专职人员人数、农民合作社是否统一提供农药化肥和农民合作社技术培训次数。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深入探讨农产品供应模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对农产品供应活动中农产品生产者和经销商等各类主体建立ABM(智能体模型)模型,设计相应的函数和参数来描述各主体的行为以及政策等环境因素,运用NetLogo仿真软件构建农产品供应的仿真环境,通过一系列的仿真实验,分析农产品供应模式中各主体的决策规则、互动行为、组织结构及政策因素等,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影响。发现了合同交易形式将农产品供应中的生产者紧密地联结起来,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归纳并构建与设计了我国农产品供应新模式。明确了构建农产品供应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从我国农产品供应结构的宏观视域,利用系统科学的思维,设计了农产品供应新模式的总体发展框架;依据本文提出的更紧密、更快捷、更透明、更规范的指导原则,设计了各类农产品供应新模式的具体发展路径;从法律法规保障、政策支持、行政监管方面,设计了农产品供应新模式发展所需的政策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