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使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日益重要。由于英语写作相对其它三种语言技能而言更为复杂和全面,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词汇语法的连接性和语义的连接性构成了文章的完整(Melnichuk,2013)。然而,许多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由于对这一完整性缺乏认识,忽视了连接句子和段落之间的修辞关系,从而出现写作意图不明确,文章主旨不突出,和段落结构混乱等问题。本文以修辞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八篇作文,作者的母语不同,旨在研究不同母语背景的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之间语篇修辞结构上的异同。这一研究有利于引起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对篇章修辞结构的重视,为如何从宏观结构着手对英语写作进行布局谋篇的教学活动提供重要参考。传统的对比修辞学研究者(Kaplan,1966)认为语篇结构受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如,英语写作模式是直线型,而汉语等东方语言是间接型的结构。学者对不同语言写作所特有的语篇模式进行了分析。Hoey(1983)提出了反映英语思维模式的三种主要语篇模式,即是:问题解决型(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特殊型(即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法推进)和匹配比较型(即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点)。注重宏观结构能使非英语母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尤其在二语学术写作中,严密的逻辑推理更能使读者对文章描述的内容信服。本文借助修辞结构理论作为描述文本语篇结构的理论框架,对语篇的完整性和连接性进行分析,以揭示语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修辞结构理论超越了词汇、语法层面的分析,主要着重于对语篇整体结构的分析,具体包含三个方面,层次性、关系性和功能性(徐赳赳&Webster,1999:17)。根据修辞结构理论,篇章的逻辑性是通过文章中的修辞关系和整体结构体现出来的。本文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研究:1.不同母语背景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倾向于使用哪几种修辞关系?2.英语母语与非英语母语学生惯用的修辞关系有何异同?3.英语母语与非英语母语学生的英语写作中的篇章结构上有何异同?本研究搜集了来自四种不同母语背景的大学生的八篇英语作文,以修辞结构理论工具(rsttool)软件作为研究工具对文本进行系统的分析,再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文本导入修辞结构理论工具后,对语篇以小句为单位进行语段切分。分析语段间的修辞关系后,生成修辞结构关系树状图并统计出每个样本修辞关系的使用频度。最后借助修辞结构树状图对全文的篇章结构进行分析。文本按英语母语以及非英语母语写作者分成两组,从而对结果进行组间对比。同时,结果也按照四种母语背景分成四组进行细致分析。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得出以下结果。首先,在所有写作文本中,“阐述”(elaboration)为出现频度最高的修辞关系。包括阐述在内,最为常用的六种修辞关系为:“阐述”(elaboration)、“对比”(contrast)、“评价”(evaluation)、“对照”(antithesis)、“背景”(background)和“总结”(summary)。英语母语和非英语母语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在以上六种修辞关系的使用频度上并无明显区别。其次,英语母语和非英语母语学生的英语写作在篇章结构上并无明显区别。学生普遍倾向于使用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写作模式,并倾向于将文章主旨放置于开头段落。演绎法的写作模式作为典型的英语篇章思维模式之一,为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所用。研究对象的英语写作文本中都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母语思维模式。比如,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的英语写作文本中体现出直接型的写作模式,而不是东方语言特有的螺旋式。研究结果对二语写作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有启示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语篇模式进行比较,找出语篇发展、篇章主题表述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在写作中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段落和整体文本的基本框架结构,从语篇模式的段落层级研究中了解句子和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其英语写作能力。通过对语篇模式的理解,学生亦能了解不同语言可能潜在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再者,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掌握一般英语写作模式的实质,从而克服自身母语思维模式和写作语篇模式的干扰。此外,学生还能提高其对句子和段落之间的修辞关系的认识。另一方面,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修辞结构的对比分析能帮助学生体验与自己不同的其他文化,并认识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由于本研究的修辞结构对比分析仅包括较少的研究对象及其写作文本,其局限性不可避免。尽管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笔者希望本研究对今后修辞结构分析的研究带来一定启示。今后类似的对二语写作修辞结构的对比分析研究中,除了对修辞关系和篇章整体结构进行分析以外,还需考虑二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对读者产生的期望效果和写作的主要目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