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二十年中,语用标记语吸引了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大部分定义聚焦于其连接性和非真值性,但对于语用标记语的定义目前仍不统一。另外,立场建构问题虽有不少文献探讨,但鲜有涉及语用标记在传达语用意识以建构立场方面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以中美关于南海问题的新闻报道为例,探讨语用标记语对立场建构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研究语境和要求,尝试将语用标记语进行了重新分类,同时将元语用学与评价理论结合,以期更好地回答本文的研究问题。本文立足于两个自建语料集,分别选自在线版的《人民日报》及《华盛顿邮报》,并根据研究问题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分别是:(1)《人民日报》语料集中语用标记语的分布如何?(2)《华盛顿邮报》语料集中语用标记语的分布如何?(3)中美新闻报道中语用标记语在立场建构方面的差异如何?这些差异反映了什么?针对以上研究问题,本文获得以下发现:(1)《人民日报》语料集中,语用标记语共出现791次,占比由大到小分别是:评价标记语占67.76%,模糊标记语占17.45%,据由标记语占8.09%,强调标记语占2.65%,说话方式标记语占1.64%,传闻标记语占1.39%,包含性标记语占1.01%,不含缓和标记语。(2)《华盛顿邮报》语料集中,语用标记语共出现889次,占比由大到小分别是:评价标记语占46.46%,模糊标记语占36%,据由标记语占7.31%,强调标记语占4.27%,传闻标记语占4.05%,说话方式标记语占1.35%,包含性标记语占0.56%,不含缓和标记语。(3)中美新闻报道在通过语用标记语建构立场方面存在差异。首先,语用标记语分布上略有不同。例如,双方高频使用的语用标记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些高频标记语能够直观地表达出各自的立场。美方的新闻中大量使用模糊标记语,数量上远远超过中方,模糊标记语往往体现说话人立场上的推测或不确定。另外,双方在使用语用标记语传达态度、介入、级差资源时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了立场的差异。《人民日报》语料集中,态度资源占54.49%,介入资源占31.86%,级差资源占13.65%。《华盛顿邮报》语料集中,态度资源占33.75%,介入资源占52.98%,级差资源占13.27%。《人民日报》语料集中态度资源出现频率最高,《华盛顿邮报》语料集中介入资源出现频率最高,且美方的新闻中表示“情感”的态度资源的使用上也较中方较多。通过分析两者在语用标记语的选择上的差异及其三种评价资源的差异,可以看出,在南海事件问题上,中国的新闻话语更为客观坚定,而美国持有立场的同时也有所保留。希望本文不仅可以对语用标记语以及评价理论的研究做出贡献,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