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肿是各种原因(外伤、分娩、手术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溢于脉外所致。也就是西医周围血管外科常见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不早期治疗则日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甚至危及生命,故股肿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症状、体征,减少后遗症及预防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发生及血栓复发,已为股肿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很多医生开始开展微创介入治疗,必要时还需置入静脉滤器。但介入手术及滤器费用较高,大部分患者经济上或身体状态不能承受或耐受介入手术,故较多的医生和患者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是非手术治疗。从2012年1月开始至2014年3月结束,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配合加味双柏散外敷中西医结合治疗股肿病例数十例,可使患者减轻症状、治愈疾病,达到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的:探讨加味双柏散外敷配合低分子肝素钙中西医结合治疗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的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起连续录入我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股肿的住院患者,至2014年3月共收治31例,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肢疼痛、红肿、下肢增粗、局部压痛、皮温高于对侧、患肢行走困难等症状。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所有患者予阿司匹林、华法林、抗炎等基础治疗,1组(单纯基础治疗)和2组(基础治疗+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qd)为对照组,3组为实验组(基础治疗+加味双柏散1000g外敷患肢+低分子肝素钙针4100U皮下注射qd),疗程为一周。治疗期间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D-2聚体变化,肝肾功、血常规变化,测量患肢髌骨上缘15cm及髌骨下缘l0cm处治疗前后周径差,观察患肢疼痛、肤温、肤色改变等症状。每组治疗前后变化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统计并比较患肢髌骨上缘15cm及髌骨下缘l0cm处治疗前后周径差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股肿患者,因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患肢周径组间比较,方差分析示:患肢髌骨上缘上15cm,无统计学差异(F=2.447,P=0.105,P>0.05);患肢髌骨下缘下l0cm,无统计学差异(F=1.463,P=0.249)。治疗10天后组间比较,患肢髌骨上缘上15cm周径差方差分析三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37.626,P=0.000);故行方差齐性检验P=0.000,提示方差不齐,故用Dunnett’s T3检验行三组两两比较:1组与2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995,P>0.05);1组与3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5);2组与3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5);患肢髌骨下缘下10cm周径差方差分析三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39.667,P=0.000);患肢周径差方差齐性检验,P=0.002,提示方差不齐,故用Dunnett’s T3法检验行三组两两比较:1组与2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349,P>0.05);1组与3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P<0.05);2组与3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P<0.05);以上可见治疗组在减轻患肢肿胀程度上较对照组疗效明显。疼痛缓解时间方差分析,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38.577,P=0.000);行方差齐性检验,P=0.176,方差不齐,故行Dunnett’s T3检验,三组两两比较:1组与2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195,P>0.05);1组与3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P<0.05);2组与3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P<0.05);说明实验组在缓解患肢疼痛时间较对照组疗效明显。D-2聚体变化方差分析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7.943,P=0.002),行方差齐性检验,P=0.161,提示方差不齐,故行故用Dunnett’s T3行三组两两比较:1组与2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00,P>0.05);1组与3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6,P<0.05);2组与3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6,P<0.05);说明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D-2聚体作用。结论:加味双柏散局部外敷结合低分子肝素钙中西医结合治疗股肿比基础治疗与基础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疗效显著;加味双柏散外敷配合低分子肝素较单纯西医基础治疗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疗效及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更加明显;加味双柏散外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使用方便且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