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姆面具是藏传佛教文化在历经千百年后的积累,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主要用于寺院僧侣参加各类宗教活动进行羌姆仪式的表演。羌姆及羌姆面具最初来源于印度,并不断地吸收与接纳包括藏族苯教、汉地佛教以及民间歌舞等在内的其他艺术,最终实现了艺术本土化的历史进程。羌姆面具的成熟有赖于宗教思想的指导,也得益于民族审美的自觉,可以说,两者始终相辅相成地贯穿于漫长的发展之中。所以,羌姆面具艺术是宗教思想与民族审美理想交织的产物,其中所包含的艺术形象、宗教符号、表现手法也无不具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蕴。虽然羌姆面具是藏传佛教弘扬宗教思想的一种宣传手段,但以其生动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在年复一年的倾情表演中,最终成为藏民族宗教艺术中一枝瑰丽的奇葩。 本文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对藏传佛教羌姆面具的总体概括;第二章是对藏传佛教羌姆面具艺术手法——象征的全面解读;第三章是对藏传佛教羌姆面具造型形象的对比分析;第四章则是对藏传佛教羌姆面具审美意蕴的深入探析。其中,本文以青海佑宁寺的羌姆面具作为研究个案,浅入深出的剖析解读贯穿于整篇文章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