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近代史相对于整个北京历史潮流来说所占的时间比例很小。但是这一小段历史却承载了很大的贡献,它是古代向现代转变的一个历史性过渡阶段。而在北京近代围墙样式上留下了这一个时代的历史足迹,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些历史足迹随着近代围墙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而损坏甚至消失。保护这些历史遗迹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话题。随着新的围墙样式产生,一些生硬地照抄照搬与园林建筑样式不协调等问题也突显起来。这些问题往往是人们对传统历史文化、本土文化、甚至是美学的理解比较肤浅造成的。所以说围墙样式的设计乃至整个园林建筑的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地域性文化的继承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本文书写的目的所在。本文运用文献调查与实地勘测等方式对北京近代围墙样式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研究其三个阶段(“洋风样式”时期、“传统复兴样式”时期、“传统主义新样式”时期)的历史演变过程。引用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从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三个角度来对北京近代围墙样式进行立体式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语形学层面对围墙的形体构成、材质、尺度和比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围墙样式在满足美学的基础上,还应跟它的母体(园林、建筑主体)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似性,这样才能保证视觉效果的整体性。(2)从语义学层面来看,围墙样式具有很强的图像性、指示性和象征性,直接体现了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北京近代围墙展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城市形象。(3)从语用学层面对围墙的设计表达过程及其所处语境进行分析,围墙样式的设计应该体现对其所处地区的历史文化、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承载。(4)北京近代围墙样式,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综合条件的体现,是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处于现代的我们应该对遗留下来的近代围墙进行可持续性保护,以保证其历史价值的延续。所以,北京近代围墙样式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承载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在杨廷宝、梁思成等设计师们的探索下,开创了传统主义新样式的篇章,它从深层次继承了北京近代的多元文化,这对我们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借鉴性及指导性意义。符号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本文是以符号学为基础来研究北京近代围墙样式。希望以此为例,为以后学者研究其他领域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