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表面微囊泡是贴壁细胞铺展后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与细胞质膜绑定的半球状突起,直径约为1um。目前,仅依据尺寸的相似性,有少量报道把这种细胞表面微囊泡当作释放型细胞外微颗粒的前体来看待,既缺乏直接的证据表明两者的相关性,也因缺乏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无法对细胞表面微囊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因此,非常有必要提供直接证据鉴定细胞表面微囊泡是属于细胞外微颗粒的前体还是一种具有独立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新型微囊泡;也非常有必要建立一种分离、纯化细胞表面微囊泡的有效方法,为后续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本课题以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和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两种贴壁细胞为细胞模型来研究细胞表面微囊泡。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首先确定了这种微囊泡是存在于细胞表面,通过特异标志物的免疫荧光染色也排除了这种微囊泡是细胞质中线粒体和多泡小体等细胞器顶起所致的可能性;随后,通过已被广泛认可的特异性标志物(CD31、CD146、CD63和PS等)的免疫荧光染色,证明这种微囊泡不属于细胞外微颗粒、外泌小泡和凋亡小体;实验还发现,这种微囊泡能够被70%以上浓度的乙醇和氯仿甲醇溶解,但能被脂质固定试剂锇酸所保护,说明这种微囊泡是具有脂质成分的结构;免疫荧光实验还发现,这种微囊泡表面可能含有FAK、GM1、GM3或小窝蛋白-1等分子,但不是其所特有;进一步强烈证据表面,细胞表面微囊泡对Triton X-100、SDS和saponin等去垢剂具有极强的抗性,是这种微囊泡具有的独特物化性质之一;最后,通过大量的探索研究,利用其独特的物化性质本课题实现了细胞表面微囊泡的有效分离,为该膜结构的分子特性研究和组分分析提供了可能。本课题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证据,证明细胞表面微囊泡既不是细胞内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多泡小体等)顶起所致、也不是细胞外囊泡(如细胞外微颗粒、外泌小泡和凋亡小体等)的前体,而是一种位于细胞表面、具有脂质成分和独特物化性质的新型微囊泡;更为重要的是,本课题首次建立了一种分离细胞表面微囊泡的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为其组分、结构和功能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能性。这种新型微囊泡的确定将在细胞生物学上开创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而新型微囊泡有效分离方法的建立将推动这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因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极其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