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经皮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病房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4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采用经皮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B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改良Macnab疗效分级评定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采用SPSS 20.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过程顺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责任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较B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的腰腿痛VAS评分,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与时间对腰腿痛VAS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01),手术方式对腰腿痛VAS评分的影响主效应显著(P<0.001),时间对腰腿痛VAS评分的影响主效应显著(P<0.001)。术后1天、术后3月时A组腰痛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腰痛VAS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A组腿痛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腿痛VAS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与时间对ODI指数存在交互作用(P<0.001);手术方式对ODI指数的影响主效应显著(P<0.001);时间对ODI指数的影响主效应显著(P<0.001)。术后1天、术后3月、术后6个月时A组ODI指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ODI指数比较,两组ODI指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为93.9%,B组优良率为90.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皮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与传统的椎板间开窗减压手术相当。(2)经皮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早期疗效显著等优点,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可供选择的有效微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