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白话诗的发难者是胡适。在中国新诗研究的历史上,人们对胡适的评价是毁誉参半。胡适对白话新诗运动的倡导是他白话诗学观念的产物。本文致力于对胡适白话诗学理论的系统考察与深入辨析。本文共分为导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其中导论具体阐述了白话新诗的历史渊源。首先,胡适认为白话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中国文学史是一部白话文学的进化史。“一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是古文文学的末路史,是白话文学的发达史”。他指出从古代诗歌到白话诗,诗歌一共经历了四次变化:第一次是从《诗经》的四言诗到“离骚体”的五言诗歌的出现;第二次是五言、七言诗以及“古诗十九首”体式的盛行;第三次的变革是从五言、七言诗到词这种文体的出现;第四次诗体的大解放就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生。这一千多年的诗歌史,只有自然的演进,没有有意的革命,而五四白话诗歌运动的发生则是一次文学的自觉革命。主体部分共分四章,论述胡适白话诗的诗学理论的具体内涵。分别从白话诗歌的语言、自由的诗体、自然音节论和具体意象论来阐释胡适白话诗的诗学理论。第一章主要说明欧化的口语和书面语对胡适白话诗歌语言的影响。白话的语言是“工具”,是可以运用作任何新文学的语言工具,是白话新诗区别于古体诗重要的语言特征。第二章则从白话新诗的诗体形式方面进行讨论,主要分析了西方自由体诗对白话新诗的影响,以及白话诗的自由体式与白话语言之间的关系。白话诗自由的体式则在表达形式、思想内涵等多方面与白话诗歌的语言紧密相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确立白话诗的语言工具和具体形式之后,胡适开始关注的是自然的音节和白话诗的“具体性”这两种作白话诗的方法。第三章主要阐述胡适白话诗学理论中的“自然音节论”,从破除古体诗的格律、白话诗的音节和白话的韵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则重点探讨胡适白话诗学理论的“具体意向”,分析了白话诗的意象渊源、白话新诗的具体性以及胡适的具体意向论与西方意象主义的关系。尽管胡适关于白话诗的理论和白话诗的创作实践并不同步,甚至有理论先行的现象,但是在白话新诗的草创初期,胡适白话诗的诗学理论却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本文结语主要分析了胡适关于白话诗的理论对现代诗坛的影响,尤其是对新诗的散文化造成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