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一作区马铃薯干旱指标构建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bergbe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旱灾等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率日趋增加,粮食作物的干旱研究早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生产和应用气象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马铃薯在全球重要粮食作物中位列第四,华北一作区是中国马铃薯的优势产区,干旱是影响此区域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干旱指标的构建、干旱等级阈值的确定以及干旱灾害的监测历来是农业气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中国华北一作区马铃薯干旱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1981-2015年气象数据资料、马铃薯生育期资料及历史实际灾情资料,根据不同生育期的作物水分亏缺,建立马铃薯干旱指数DI;通过历史实际灾情反演、独立样本T检验、累积概率反函数、K-Means聚类分析等方法,率定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干旱等级指标阈值;通过预留独立验证样本对比分析方法,对马铃薯干旱等级指标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利用构建的马铃薯干旱等级指标,分析了华北一作区马铃薯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马铃薯各发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和供给,建立了马铃薯干旱指数DI。并对指数有效性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3个生育期的有灾样本与无灾样本指数序列均差异显著,这说明本文构建的干旱指数能够作为研究区域内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干旱的指示性因子。2)马铃薯播种—出苗期发生轻、中、重度干旱等级指标阈值分别为0.75≤DI<0.82,0.82≤DI<0.94和DI≥0.94;出苗—开花期发生轻、中、重度干旱等级指标阈值分别为0.63≤DI<0.74,0.74≤DI<0.88和DI≥0.88;开花—收获期发生轻、中、重度干旱等级指标阈值分别为0.50≤DI<0.58,0.58≤DI<0.69和DI≥0.69。3)利用预留的马铃薯干旱验证样本,对构建的马铃薯干旱等级指标的判识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播种—出苗期马铃薯干旱等级指标判识出发生干旱的占比84.6%,其中干旱等级判识程度为完全符合的,即干旱等级判识结果与实际干旱等级相同的占比69.2%;干旱等级判识程度为基本符合的,即干旱等级判识结果虽与实际干旱等级存在差异,但未出现跨级差异的占比15.4%。出苗—开花期和开花—收获期指标判识出发生干旱的占比分别为95.7%和90.0%,其中出苗—开花期和开花—收获期干旱等级判识与实际干旱等级完全符合的占比分别为78.3%和75.0%,基本符合的占比17.4%和15.0%。4)华北一作区1981—2015年马铃薯播种—出苗期、出苗—开花期和开花—收获期的干旱指数DI表现为随马铃薯生育期变化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从典型站点不同生育期干旱指数的年际变化上看,在开花—收获期,不同站点马铃薯干旱指数随年份的增加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总体来说整个区域干旱发生频率表现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西部地区在开花—收获期受重旱影响的可能性较大,东部和中部地区在出苗—开花期受轻旱影响可能性较大。
其他文献
玉米(学名:Zea mays L.)是一种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受到风力等作用发生倒伏,而且各种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有研究表明,植物细胞壁的机械强度与植株的抗病性和抗倒性有关,而NAC类转录因子在植物次生壁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室前期在玉米中筛选出一个NAC类转录因子基因ZmNAC19,该基因在叶片中高表达,并通过转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该基因导
学位
玉米(Zea mays.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低温作为限制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已被广泛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玉米耐冷的相关机制,本研究以抗冷基因型玉米MT和冷敏感基因型玉米MS为材料,调查分析了两不同耐冷型三叶一心期玉米幼苗在4℃低温处理4 d时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同时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学位
我国拥有丰富的野蚕种质资源,野蚕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对野蚕种质资源的类群划分与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定了16个柞蚕(Antheraea pernyi)品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结合已有的8个品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了柞蚕品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以探究柞蚕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种内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还基于67个樗蚕属(Samia)野蚕的COI基因序列,构建了樗蚕属野蚕的
学位
多斑柞跳象Rhynchaenus maculosus是近年来发生于我国的柞树潜叶性害虫,在林业、园艺和柞蚕业上的危害日益严重,对柞蚕饲养的影响尤为突出,其发生时期与柞蚕放养时期高度吻合,严重影响柞蚕的正常取食。由于该虫为我国新发害虫,其生物学以及发生规律等可利用信息有限,生理生化等相关信息更是处于空白。为了揭示多斑柞跳象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过程,探索其生理生化等相关发育规律,挖掘、筛选和
学位
番茄是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易受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影响,从而造成减产。表皮毛作为番茄表面一种特化的毛状突起结构,在抵御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JA信号与番茄表皮毛的形成、腺体内次生代谢物的积累关系密切,其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转录因子SlMYC1是表皮毛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雷帕霉素靶蛋白(TOR)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核心调控元件,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TOR能调控番茄表皮毛的
学位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重要森林和经济树种,也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柞蚕饲料树种。由于形态上相似、分布范围上高度重合,以及自然状态下存在着大量种间杂交,自1912年辽东栎建种以来关于二者分类关系的争议就一直不断。有学者认为辽东栎应归入蒙古栎作为一个亚种,也有学者认为辽东栎与蒙古栎是两个不同的栎属植物种类。本论文从
学位
植物侧根发生能力可作为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弱的一种重要标志。在耐逆境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根中已获得响应石油污染胁迫的甘露聚糖酶基因(Mir MAN),转化拟南芥获得过表达植株(Mir MAN-OE)。本研究通过调查转化植株生长性状及侧根发育情况,并通过盐胁迫下该基因过表达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耐盐适应性鉴定,解析了该基因提高植物盐胁迫适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
学位
柞蚕(Antheraea pernyi)是我国特有的农业昆虫资源,蛹(幼虫、成虫)可食用,茧可缫丝。柞蚕幼虫因具有丰富的体色而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观赏昆虫。幼虫体色在生产和育种实践中是柞蚕新品种选育的基本形态标志。为解析柞蚕幼虫体色的遗传与色素基础,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手段对柞蚕幼虫体壁中的色素相关基因进行了鉴定;检测了柞蚕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开展了幼虫黄体色和白体色的遗传分析,并利用代谢
学位
针对元素化合物易学难记的问题,以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为例,在物质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真实情境的复习方式,赋予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丰富的内容,点面结合,形成铁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以期强化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期刊
复杂地形下的风系统深刻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的物质-能量传输过程。由于复杂地形下风特征的空间异质性,单一观测点难以准确描述风场特征,限制了人们对风系统的理解。本文利用位于中国辽宁东部山区独立流域(面积约:536 hm~2)的“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监测研究平台”(简称:科尔塔群;由3座通量塔组成:1号塔-典型次生林,2号塔-蒙古栎林、3号塔-落叶松人工林)和流域外1座气象观测站,采用2020年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