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目前教育部门所采用的主要学习评估方式——考试分或排名,并不能完全说明一个学生学习的优劣,分数也不能完整而严格地“体现学生的成绩”。这一评估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日常的学习行为表现,导致很多学生看不到自身努力的成果,进而盲目自卑、焦虑,对外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这种消极的情感态度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此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评价方式明显有悖于我国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想。因此,改革目前的不完善的教学评价方式势在必行。这就使得非测试性评价的地位在评价体系中得到了肯定;而该评价手段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机,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都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最终结果。评价体系包括测试性评价和非测试性评价。其中非测试性评价正是强调对语言教学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课堂评估是一个收集、综合和分析信息的过程,是了解学生的各项技能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等信息的过程。它重视从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通过收集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教师教学以及课堂气氛等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从而做出相应的决定,提高课堂效率。正确运用非测试性评价手段,考察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教学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对于非测试性评价,对很多职业学校和教师来说,仍是一个新话题。迄今为止,虽有为数不少的国内外学者研究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但对于该评价体系的本质、目标、特点及如何操作仍不够了解。本文根据第二语言习得规律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课程标准,基于相关理论,采用调查分析法研究非测试性评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的影响,从辽宁师范大学附属职业中专2003 级中选取了40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非测试性评价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影响。即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仅关注学生考试分数的评价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减少学生自卑感和焦虑感,强化成功感,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